国内综艺新闻 港台综艺新闻 欧美综艺新闻
地方网 > 娱乐 > 综艺新闻 > 国内综艺新闻 > 正文

“苏大强”们成为“挺好”的父亲还要多久?

来源:济南时报 2019-03-24 14:13   https://www.yybnet.net/

电视剧《都挺好》热播,父亲苏大强这个角色不只是电视剧的看点,也持续地为剧情提供推力。中国传媒大学的戴清教授有一个观察,在苏大强之前,“懦弱的父亲”还从未在国产家庭伦理剧中有过如此强大的存在感。

影视剧折射了当代社会的现实。如果你略微关心家庭、教育和情感类的自媒体和公众号,你一定看到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丧偶式育儿”。在这些文章的评论里,你总能看到许多妈妈痛陈她们孤立无援的育儿生活。

既然没有母亲那种天然连接就要自己努力去寻找

“丧偶式育儿”这个词很有传播力,因为它以夸张的戏谑近似粗鲁地概括了一种被普遍感知的现象。但是,这种概括的潜台词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父亲们是不负责任的、不可靠的、懒惰的、逃避的、缺乏作为父亲的自觉的。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2015年,央视主持人李小萌辞职回归家庭。2018年,她决定重回荧屏,第一个作品就是12集的访谈节目《你好爸爸》。李小萌的初衷是奔着批判“丧偶式育儿”去的,一路走来却发现父亲们的许多难处。她举办面向爸爸们的活动,现场一问,只有极个别父亲不是应妻子的要求来的。但是交流起来,爸爸们也有委屈要说。

“他们都在想:现在妈妈都是专家,我们都没有发言权,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妈妈在这个领域里确实掌握了太大的话语权。”李小萌说。她在一个公众号上开课,讲育儿书籍,叫《妈妈读书会》。一次她给这门课拍宣传片,导演是位年轻父亲。他突然提出自己的不满:你光给妈妈读,不管爸爸,不说爸爸的事。

面对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很多父亲都会产生强烈的不真实感。演员包贝尔告诉李小萌,他十分期待孩子的降生,但当他真的看到孩子的时候,却找不到想象中应有的强烈的连接感,于是,他就像许多父亲所做的那样,等孩子两三岁了,能交流了,才开始介入孩子的教养。

前几年,湖南卫视的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播出后,加拿大爸爸夏克立成了“映衬”中国爸爸的模范。

夏克立也曾经在新生命面前找不到感觉,他说,既然没有像母亲那种天然的物理性的连接,就要自己努力在关系当中去寻找。

如果你不是点儿什么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发言权

“成为父亲”对于许多男性而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之名带来的压力和困惑很可能是巨大而持久的。《你好爸爸》的所有嘉宾都强烈地感到,要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似乎“自己本身必须得是点儿什么”。“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说,如果你不是点儿什么的话,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发言权。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给许多出现问题的家庭做过家庭治疗,但他同样有作为父亲的困惑。对于他来说,最困难的一点是,他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已经从一个儿子成为了一个父亲。

成为母亲和成为父亲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旅程。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都是事实上的“早产儿”,需要经过漫长的婴儿期。在孩子生命之初,他们依然需要受到子宫般的呵护,他们和妈妈是一体的。但对于父亲而言,孩子出生前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只负责提供精子,与孩子之间缺乏生物学上的牵绊,也不存在应承担的生物学责任。对孩子来说,父亲不可或缺的状态在受精卵形成后基本就已结束。

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一个传统好父亲的职能被逐一消解。教育已经脱离了家庭,取而代之的是学校等社会机构。过去,手工艺者、农民以及地主主要从他们的父亲身上直接学习技能。然而,这在一个追求快速进步,不断变化动荡的时代已不再有可能。父亲可能还在渴望他的孩子继续他的职业道路,但极有可能,在一个世代内,变化已经发生,他已经没有东西值得去教,技术进步日益将他的技能变得过时。

很显然,很多新一代父亲很难从父辈那里学到符合当今时代期许的为父经验。

很多问题并不真的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之间看不到彼此

做家庭治疗,心理咨询师李松蔚一般都要求全家人一起参加,缺一不可。他观察到,在咨询室里,“父母双方的表现往往就像网上的吐槽和段子一样:妈妈是热情的,投入的,坐在孩子身边,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她是这个家庭的发言人,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她在说话,不时给爸爸一个白眼。”“爸爸也配得上这个白眼。他总是坐得很远。除非问到,否则从不主动开口。”

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因为孩子出现了“问题”而来的。可是很多问题并不真的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之间没有办法沟通,不能正确处理一些情绪,借助孩子表达了出来。在许多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看不到彼此。

在治疗室里,妈妈们看不到爸爸们是在用沉默这种特殊的方式表态——“我的意见根本得不到你们的认可,我不如躲远一点”“养孩子的事我不懂,我只管好好工作,给你们多挣钱就好”。妈妈们总是说:“他随便……”“他在不在,反正都一个样。”“男人有什么用?”

这些抱怨存在的悖论是:妈妈们“一方面抱怨对方没有存在感,一方面又拒绝看到对方的存在。以至于我们已经分不清:究竟是他们的远离导致她们的抱怨呢,还是她们的抱怨,导致了他们无法回归?

“中国的女性在性别角色上比男性承担了更多压力。很多丈夫没有意识到,当一个孩子的出现带给他们巨大的身份冲击的时候,他们的妻子也同样在处理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一个二三十岁的职业女性正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在人生追求上,审美追求上有很多想法。她突然变成了一个母亲,需要以妈妈的身份来考核自己。可能连奶水够不够这样一个问题都会关联到她是不是一个好妈妈,是不是犯了错。女性在成为母亲的阶段里面,支付了大量的成本。她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焦虑:关于自我的发展,关于有没有跟社会脱节,有没有被主流抛下,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财务,以及这段婚姻失败的风险。她不知道现在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未来要去哪里。”

李松蔚坦言,男性不可能对女性的困境感同身受,妈妈们的这些不容易,爸爸们好像参与不进来,也不习惯于去谈论和理解。“他觉得这个事情是这么简单:我都告诉你,我不会抛弃你了,还有什么好担心?”

“我们近来说男人不会做父亲,其实很多人对父亲这个角色多少还有一些认识,但是丈夫到底是什么?对中国男性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更困惑的角色。”李松蔚说,“很多人不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如何与妻子保持浪漫的亲密关系,需要承担什么,享受什么。也不知道当孩子降生之后,他依然可以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妻子,而不是仅仅是孩子的妈妈。文化传统让男性疏于情感表达,他们既不会表达自己,也不懂如何让伴侣感受到爱。当一个男性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好丈夫的时候,无法为妻子提供支持的时候,他很可能也无法做一个好父亲。”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美父亲,我们不可能要求父亲们面面俱到地做到一切。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父亲有不同的个人追求,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父亲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担当父职的方式。但我们相信好父亲依然存在一些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是时代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刚需。它们是:

1.能够与妻子保持良好沟通,形成家庭分工合作的共识;

2.能够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互动;

3.能够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为孩子树立模范与榜样。

(据《三联生活周刊》)

新闻推荐

《还珠》重聚,晴儿老佛爷相见引泪崩,容嬷嬷小燕子没来留遗憾

在近一期的《王牌对王牌》节目中,请来了老版《还珠格格》(以下简称《还珠》)几位主要演员重聚,有饰演皇阿玛的张铁林,饰演令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苏大强”们成为“挺好”的父亲还要多久?)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