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师文静
《乡村爱情11》热播,观众发现该剧编剧已由作家张继换成李海兵、杨景标,故事的节奏变快了,加入了新角色,农村风貌也更贴近现实了。在这些变化中,该剧幽默搞笑的喜剧风格延续下来了,还是那么吸引人。本报记者专访编剧李海兵,解读新剧编剧亮点及一些人物角色的幕后趣事。
齐鲁晚报:你是怎样与张继的风格无缝连接的呢?
李海兵:我与“乡爱”很有缘分,“乡9”就介入剧本创作了。而在此之前我是“乡爱”衍生栏目《本山快乐营》的编剧,创作了很多支线、附加故事,剧中人物性格、演员表演都熟悉,等接手编剧时就很顺手。
齐鲁晚报:“乡11”更时尚了。你给它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李海兵:“乡爱”网播后,观众群体与电视播出稍有区别。在“乡11”写作中,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把节奏提快了,支线故事发生快、解决快,情节变密集。如赵四家,一会儿抓小偷,一会儿刘英产后抑郁症,快速度讲故事。这是为了适应网播观众快节奏的观剧习惯。新剧做的任何改进,都是为了让这个IP延续下去。
齐鲁晚报:第10季时,故事走向已拖沓空洞了,“乡11”创作难度很大。
李海兵:拍完10部后,故事确实写尽了。既要发展故事,又要延续张继老师的风格,难度很大,必须要突破。所以,新剧加入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角色,把故事再搅和起来并往下发展。
齐鲁晚报:新角色大学生村官是怎么来的?
李海兵:我每年拿出半年时间住到农村,感受农村的变化,同时采访很多村主任、村书记,这对创作帮助很大。在一个村就遇到了一位28岁的女大学生村官,她工作能力很强,我就通过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将“土地流转”等农村新政写到了剧中。这个村官叫赵小双,剧中直接叫杜小双。
“乡9”“乡10”以搞笑为主,没有走在农村社会的前沿。我不希望“乡11”仍以家长里短、插科打诨为主,希望它能关注现实,宣传农村新貌,让观众对新农村有全新认知。但关注新政策,我们下了很大的力气,以避免生硬、走偏。
齐鲁晚报:现实中农村越来越空心化了,但剧中村庄仍然热闹。怎么让大众更加关注农村?
李海兵:在剧中我们把赵玉田的花圃、谢永强的果园等农村创业项目都召集起来了,一起建设生态农庄。其实这是一种呼吁。不只是去城里打工能赚到钱,回到农村也能赚到钱,这与国家政策支持有关。
齐鲁晚报:是不是要绞尽脑汁才能让谢广坤、刘能这俩“作”人有新看点?
李海兵:其实老人物并不难写,他们性格已定,台词套路我们也驾轻就熟,只要把事件归拢到他们身上就可以了。当然也有新看点,如谢广坤总是欺负他老婆,在新剧中他老婆终于跟他对着干起来了。观众很解气。最难写的是新人物,把新人物性格写精彩,将其融入故事中需要下力气。
齐鲁晚报:王小蒙的主角线要弱化了吗?
李海兵:这是因为王小蒙的扮演者毕畅休产假了。她不能拍摄,也给剧本创作增加了难度,也更促使我们加入新角色。王小蒙的故事只能往后暂缓一下。
齐鲁晚报:谢大脚在新剧中精神失常,她要担当起喜剧中的悲情角色吗?
李海兵:很多观众对谢大脚的精神状态不能接受,于月仙老师一开始也不能接受,但这是角色必经的状态。她是剧里最悲剧的女性,我们想让她彻底放下长贵,接受黄世友,她要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挣扎。
齐鲁晚报:你担任编剧后会如何引领该剧风格?
李海兵:会加入更多农村广场舞这类新鲜事儿,增加故事趣味性。刘能、谢广坤还会一直互怼下去,关键是这种斗嘴好不好玩。“F4”的性格大家熟悉,关键是把他们放在什么事件里,比如,可以把他们放到国外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陶安黎记得上次见到陈慧之是在2015年夏天,受赠了她刚出版的《漫话博山话》。再次见到陈慧之,一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