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也快要过年了,除了春节档,还能看什么呢?
有部韩国片想要推荐给大家。
目前在豆瓣是8.2分,好于82%的歌舞片和77%的战争片。
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应景的电影。《摇摆狂潮》在韩国是去年的圣诞节档期上映,影片中的高潮,也是发生在一场圣诞晚会上。那种悲喜交织的节日气氛,后劲还是很足的。
说起来,去年韩国的圣诞档期确实也很厉害,前有《海王》,后有《大黄蜂》,还正面杠上了宋康昊、裴斗娜主演的新片《麻药王》。
不过,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万众期待的《麻药王》口碑扑街了。
大胆启用年轻演员的《摇摆狂潮》反而异军突起,口碑很惊人。
不光豆瓣评分一直在8分以上,在韩国主流评分网站NAVER上更有高达9.01的分数,这也意味着,超过70%的观众给予了满分10分的好评。
期待这部电影的原因还挺多的,首先,导演是姜炯哲。
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提起他的代表作估计无人不知,没错,就是至今豆瓣高达8.8分的《阳光姐妹淘》。
姜炯哲之所以在国内这么不出名,可能也是因为他一直都太低产了,至今居然只拍了四部电影。包括这部《摇摆狂潮》,也是阔别四年之后的作品。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的代表。
而《摇摆狂潮》确实也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从题材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了。
这既是一部复古歌舞片;又将时代搬到了1951年的朝鲜战争期间,一座由美军主控、坐落于南韩境内的巨济岛战俘营。
南北韩问题,一直是朝鲜半岛的痛处。,以南北题材为主题的韩国商业片里,早已有不少经典之作。
有直接将朝鲜战争搬上银幕的《太极旗飘扬》。
有挖掘历史丑闻、讲述60年代末秘密刺杀计划的《实尾岛》。
也有从一宗朝韩边界的谋杀悬案开始的《共同警备区》。
哪怕如今再来看这些电影,依然会觉得,实在每一部都是很成功的韩国商业片。既有历史反思,又始终充满了细腻和丰沛的情感。
很高兴,今年,这个长长的列表上,又多了一部《摇摆狂潮》。
这部电影极为少见地,将故事搬到了一座暗流涌动的巨济岛战俘营。这座战俘营由美军建立,关押的不仅有大量朝鲜战俘,还有中国战俘。
在“日内瓦公约”的约束下,这座表面一团和气的战俘营,同样也因为多方利益冲突,而暗流涌动。
影片的故事主线,则是一个由战俘们临时组成的踢踏舞团,他们要在一名黑人军官的带领下,最终在圣诞夜进行表演。
有一个歌舞片的壳子包裹着,《摇摆狂潮》和许多南北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它的底色是更明亮、更有娱乐性、也更加色彩斑斓的。
乍一看,你甚至会觉得这部电影如此欢快,确实很像一部美国五六十年代复古美学的歌舞片啊。
这一点从影片的海报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非常温暖复古的色调,又用到了大胆的撞色。
这部电影,尤其前一半,是比较偏轻喜剧的。影片中的几个主角,个性鲜明之余,刚出场时,也都很有一种漫画式的喜感。
男主角卢奇秀,这个舞团的主舞,是朝鲜人民英雄的弟弟,因为哥哥的原因,在战俘营中意气风发、备受爱戴。
按理说,这样一个又红又专的小哥,是最不应该被美帝“腐蚀”的。
但他偏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爱跳舞了。
虽然嘴上说着“不能学美帝的舞”“不能和反动分子混在一起”,但是一听到踢踏舞的节拍声,就忍不住跟着一起跳了起来。对于舞蹈的热爱,简直就好像灵魂被指引。
这么个口嫌体正直的人,最后果然还是加入了这个舞团。
女主角杨盼莱,舞团唯一的女性舞者兼翻译,则是个“洋公主”。
“洋公主”这个听起来很粉饰太平的词,背后同样是很残酷的,指的就是为驻韩美军提供性服务的韩国女性,也就是所谓的“美军慰安妇”。
但影片的表现形式同样也很欢快。“洋公主”们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一片青葱的稻田里,穿着花枝招展的复古撞色长裙,一排人亭亭玉立地站着,甚至有点让人回忆到《阳光姐妹淘》。
杨盼莱会说四国语言,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她在满洲里住过,所以也懂日语和中文。这个小小的细节背后,恰好也藏着一个小国家在风雨飘摇的二十世纪,遭遇的各种变故。
但对杨盼莱来说,这都是她谋生的手段,不值得提起背后的苦难。她就像一株顽强的小草,怎样都能活下去。
不过吧,这两个年轻人,好歹还算俊男美女。舞团里的另外两个人就更厉害了。
一个是胖乎乎的中国战俘,常常一脸呆滞,但跳起来舞就像突然拥有了灵魂,舞姿无比妖娆。
一个是被冤枉入狱的朝鲜平民大叔,又因为想要就此留在韩国,而变成了万人唾骂的“反动分子”。但他恰好也是最会跳朝鲜传统舞的人。
再加上这个团的团长,一个在冲绳爱上日本女人的黑人军官。
你不得不感慨,好莱坞最近的导演政治正确吗?韩国人政治正确起来,那简直是更厉害啊!
这小小舞团里,居然就集结了黑人、女性、朝鲜人、胖子、中年人……
不仅是国籍、政治立场不同,他们还各自代表了不同肤色、人种、性别、年龄、乃至于身体……方方面面,少数群体可能遭受的歧视,都能从这个舞团里看到缩影。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感慨韩国类型片发展之快,哪怕一直是在模仿好莱坞主流商业片,这种进步也是惊人的。
尤其是在《摇摆狂潮》中,虽然觉得这种人物设置是很刻意的,但依然会对每位角色的处境产生同理心,依然会喜欢这个舞团中的每一个人。这就要靠编剧的功底了。
并且,演员的表现也是加分项。这部电影里虽然基本都是新面孔和年轻演员,但是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
扮演黑人军官的杰瑞德·格里姆斯此前基本没有演过电影,但他是经验丰富的百老汇演员和舞者,2014年还拿过Astaire Award。
在这部电影里,他微妙地扮演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救世主形象:对于战俘来说,他是老师,是希望;但在整个战俘营,他是被歧视的黑人,也是被营长摆布的棋子。
能在一部韩国电影里,看到这样比较丰满的黑人角色,其实还是很惊喜的。
更让人觉得后生可畏的,还是两位年轻韩国主演。
尤其是,这两人还都不是科班出身。像女主角朴慧秀,她是参加歌唱选秀节目出道,今年才刚刚24岁。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她已经可以说一口流利的韩式英语,扮演眼神倔强的小百合“洋公主”。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个角色身上的那股韧劲儿。
而男主角都暻秀则是EXO的成员之一。没有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这个EXO。
抱歉了观众朋友们,就在国内还在陷入“偶像男团都是同样妆容唱唱跳跳的脸盲小男孩”魔咒的时候,韩国偶像已经再次成功转型成演员了。
为了演好卢奇秀这个角色,都暻秀不仅减重、剃平头、学习朝鲜口音,还花了快六个月的时间学习踢踏舞。
虽然出身男团,但在EXO里,都暻秀担任的其实是主唱。因此,《摇摆狂潮》的编舞老师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对他的跳舞水平也十分担忧,甚至还特地找了脚替演员。
但练习了六个月之后,他已经自己完成了大部分舞蹈,基本没有用到脚替。
男主角卢奇秀,同样也是全片的灵魂人物。表面上看,这是个神采飞扬、不服管的刺头男孩;但其实,作为一个热爱舞蹈的朝鲜英雄的家属,他也是内心挣扎最为复杂的角色。
而都暻秀的神奇之处在于,他的表演并没有太多痕迹,基本是很自然的。
他好像生来有站在舞台中央的自信和魅力,所以你一开始就会对这个坏小子产生好感。
而此后,这个角色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在几场挑大梁的感情戏里,无论是叛逆还是悲恸,你都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真实的情绪,这种代入感令人动容。
影片在制作层面,同样是非常完整的。服装和美术上,始终抓住了色彩的强对比。战俘营本身的日常是色彩非常惨淡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黄和绿。
而一旦涉及到踢踏舞,就会大胆地用到饱和度很高的复古撞色,充满想象力地营造出一种温暖、摩登的氛围。
作为一部歌舞片,自然也贡献了不少精彩的舞蹈和音乐。尤其是,踢踏舞作为黑人文化的一部分,其实在亚洲的电影里是比较少能见到的。这本身对于观众来说还是有一点接受门槛的。
但这部电影的摄影和调度恰恰又是加分项,精准的剪辑卡点和丰富的运动镜头,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原本很陌生的踢踏舞也有了认同感,甚至也有了想要随之起舞的冲动。
为什么会选择踢踏舞呢?这同样是有深意的。
不仅仅是为了配合“黑人军官”的身份,踢踏舞最早的起源,其实就是一种黑人对白人种族压迫的反抗,所以这种舞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自由、不受太多形式化的限制。
而在影片中,“踢踏舞”就象征着自由本身。舞蹈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情绪的进一步渲染,也使得全片的矛盾冲突变得更为激烈。
每一次男主角跳起踢踏舞时,你都能感受到他内心剧烈的撕扯——是相信“主义”,相信政治;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做一个独立的“个体”?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影片中段有一段尤其精彩的交叉剪辑,当舞团再一次经历了挫折、濒临解散之时,男女主角分别独自跳起了踢踏舞。
这段交叉剪辑构成了全片的一个小高潮,不仅剪辑干净利落,而且渲染力极强,实在是教科书级的桥段。
从最开始生涩的热情洋溢,到往后越来越激烈、纯熟和忘我,冲破了现实的阻碍,踢开大门、飞向光明……
看到这一对年轻男女,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地奔跑和跳跃,不由感慨,自由真好啊!
只可惜,他们都错误地生在了没有自由的国度,又生在了没有自由的年代。
在这一刻,舞蹈替代了语言,替代了辩解、和控诉,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表达。
当然,我们都知道,哪怕在一座看似远离战争的战俘营里,快乐永远只能是短暂的,种族与意识形态无可磨灭的矛盾,最终还是会撕裂一切。
就好像我们如今能想起来的以南北题材为主题的电影,基本每一部都不得善终,因为历史就是如此。
导演们往往抓住了某一个快乐的瞬间,可以是亲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虚妄的荣誉感……但这一切都是泡沫,很快就会被戳破。
而在《摇摆狂潮》中,这个“快乐的瞬间”是尤其梦幻的。所以影片的前半段,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像一部真正的歌舞片那样热闹。
这群战俘们幸运地接触到了踢踏舞,一种让人懂得何为自由的舞蹈。一度觉得他们都好像要飞起来了一样,像两只向往自由的鸟,无拘无束地飞向远方。
但他们依然是不幸的,在这个战俘营,在那个充满意识形态之争的年代,没有人可以飞起来。
这部电影作为歌舞片有多么“不真实”,作为战争片就有多么真实和残酷。
影片中后段,借一名看似是“坏人”的告密内奸之口,导演说出了这段高亮台词。
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想说的。在踢踏舞面前,所有的意识形态和口号都是假的,只有“你想做的事情”才是真的。
“踢踏舞”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隐喻啊。
它象征着世界上一切的理想,环游世界、去美国、登上卡耐基大厅……只要你还在跳着踢踏舞,你就拥有了这一切。
而在1951年,在那个极为严苛的政治环境下,这群一无所有的人,只是想好好跳舞而已。
但是,对于时代的洪流而言,个人小小的反抗、战俘营里的一支踢踏舞,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你终究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新闻推荐
金像奖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个初衷是为了推动香港本地影业发展,及鼓励每年在港产片中表现突出的影人所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