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时候似乎已经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膨胀的时代。但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习惯地把科学技术成果视为理所当然的,并未花心思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于是有人惊呼:“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丧失了回头看的能力,对呈现在面前的信息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持有强烈看法的东西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伯纳姆也在《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一书中问到:当自然科学和卫生科学的成果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也塑造了一些重大事件之后,我们的文化最后受到科学的影响怎会如此之小?
话说回来,如果让科学更深入地影响文化,那么就需要让科学成为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化进行塑形和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不同的媒介技术都会对社会生活进行重构,而在这个重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娱乐性行业也会内爆为教育,因而也为将科学融入到娱乐之中带来一定的契机。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介形式,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科学的看法。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观看医学、科幻等方面的电视系列剧会让人们对科学产生较为积极的看法,这也有利于人们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但问题在于,如今我们的电视节目中有多少科学?
虽然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来推动科学在电视节目中的呈现,包括相关文件的出台,各卫视节目和团队的创新性举措等等。然而,这样做似乎还不够,我们还有必要呼吁科学内容在更广泛的程度上与电视进行结合,并且,这种结合不仅仅是制造出一档以科学为主题的节目,还包括为各种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提供科学支持与指导。
国外在这方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尤其是美国科学院的科学与艺术交融项目,比如电视节目《生活大爆炸》《寻骨识踪》等等。这也为我们开展科学与电视节目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比如近几年国内热映的《急诊科医生》,幕后就有医生团队和科学传播团队的介入;即将上映的《流浪地球》,也有科学家的深度参与。同时于去年11月开始不定期举办的“科影融合”论坛,也把科学家、科学传播专家和影视节目制作人集中起来,共同探讨推动科学与影视融合的可行办法。我们可以看到各方都有迫切的需求,但因为缺乏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而让这种需求变得“无的放矢”,甚至有时会让呈现出来的影视作品在科学性上存在某种程度的缺失,这不得不说是科学传播的一种损失。
科学传播效果的呈现有时候是隐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表现出来的,尤其是那些内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效果,而用科学来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的影视剧,也应该如细水长流一般不断地供给和提供,这并非一日之功可以实现。因而除了科学类综艺节目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让科学进入到各种题材的影视剧之中,目的是为了把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融入到这些题材的创作之中。惟其如此,科学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流行文化之中,进而营造一种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也能够在更大的层面上发挥科学传播的功能。
新闻推荐
1月16日早上,黄奕前夫黄毅清发文直指谢娜张杰夫妇是铁公鸡,为钱没有底线。还爆出两人当年结婚时,把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