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晗
小记者 八中17(6)班 李雨晗
不知何时,我又转身把诗词给拾了回来。
最初与诗词结缘是在小记者诗词大赛的时候。每天的挑灯夜战,从刚开始的苦不堪言到现在的热爱,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好像最初的喜爱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吧,当时的我也只有满肚子的歪理,就好比“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吧,当时我们“摇一摇”参与到互动答题之中,我在“余”“鱼”这两道选项中选择了“鱼”,还把诗句给翻译了:“你看嘛,他晚上在江上正想吃鱼(“江晚正愁鱼”),然后就听见鹧鸪叫了——帮他来抓鱼了呗!”反正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也不是说不通嘛。
然后嘛……然后就错了……但突然觉得诗词背起来朗朗上口,格外有韵律,最后才喜欢上它精巧的意境。
我特别喜欢李白的诗,可能是因为我姓李,说不准李白还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觉得他的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性格特别天不怕地不怕,这不禁让我想到,如果当老师说“有谁不想听的给我出去”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大义凛然”地走出去,任凭老师在后面“千呼万唤”……所以,每当老师说这句话时都没有一个人出去的时候,我都会感叹一下李白的“天不怕地不怕”,然后乖乖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发火……
如今,我又开始重拾了那段时间的记忆,一个人在草稿本上玩起了飞花令。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还有吗?对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最终,好些记忆都被我“千呼万唤始出来”了,然后也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比如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写作文,为了高分,通常都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事我也干过好几次),从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真正的“愁”。再比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真乃好诗也!不过我却叹起了气——瞧瞧古代,那么多的树林子,还可以随意进出,随意居住,随意制造噪音或天籁之音。而现在呢?林子都换成了楼群,想去归隐山林也要被赶出来——你能在三门江公园里盖房子吗?你能在箭盘山山顶半夜三更放声高歌吗?就算是天籁之音,人家也要把你捉下山的,何况我还五音不全。
诗词要比那些普通的词语美得多。比如月亮,人们大概会写:月亮圆圆的,像一个圆盘高挂在空中。而诗歌却可以把它概括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从阅读题的角度来讲,诗句对仗精巧,简洁优美,渲染了月亮的神秘,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无比喜爱之情(我不知道对不对);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我就是觉得诗歌从美感、读感等各方面来讲,都比普通的句子要好得多。
伴随着一篇篇诗词歌赋,我一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行进——从《诗经》到李白,又从苏轼到毛泽东,几千年的中国文化,都凝练在这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中。
新闻推荐
新锐观察□河北杨玉龙近几年,随着“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陆续播出,国学热了,一大波国学培训机构顺势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送孩子到国学班学习。然而,连日来,记者走访沈阳三思学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