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跑男》的真人秀崛起,广告商不再倾向谈话类节目《金星秀》虽模仿欧美脱口秀,但实际上很接地气“娘娘”早年与邓超上《超级访问》,揭秘恋爱细节《康熙》停播,网友自此少了个“饭搭子”说到节目停播,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收视率不行了吧”。然而,不论是《康熙来了》还是《超级访问》,收视率并不是其收官的直接原因—— —即使在停播前,《康熙来了》依旧是台湾本土收视最高的综艺节目之一。
在笔者采访过程中,数位访谈节目制作人和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表示,大概在2009年到2010年前后,他们的团队开始逐渐感受到了一些寒意。“如果说访谈节目开始从峰值走下坡,应该就是这个时间点了。”赵静告诉笔者,“简单地说,就是时代变了。”
节目本身形式太单一观众看腻了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访谈节目最火热的几年间,市面上有大约150个访谈类节目,“同样的产品,收视群体是一定的,那观众一定会被分流,被大量分流后的数据很难好看。”一位资深电视制作人向笔者分析。
其次就是内容上的一成不变,“观众喜欢看明星访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足对公众人物隐私的好奇,但是当这些活跃在大众视野的明星们那些背后的故事基本已是人尽皆知,没有新东西可挖的情况下,难免会将同一话题反复炒。再加上电视节目的尺度有限,对于一些观众想要看的东西聊不了,长此以往,节目很难做下去。”于是,观众对于访谈节目中这种对聊形式渐渐失去了新鲜感,他们渴望新的节目形式。
昂贵的大型真人秀开始崛起访谈节目手头越来越紧
“选秀类节目、相亲类节目,再到各种引进海外模式的大型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形式多了,观众的胃口也就变大了。”赵静说。“尤其是这几年,动辄一季过亿的大体量节目抢占着电视生存空间,而传统媒体的平台属性又决定了节目没有办法向互联网节目那样进行语态上的革新,这是客观大环境。”据赵静自己的感受,访谈类节目生存空间被挤压的最直观力证是招商变得不那么容易。“广告市场这几年确实受到了波动,广告商开始变得谨慎,资源向一线平台、大型现象级节目倾斜。他们宁可花一亿元到一线卫视投一个大节目,也不愿意花两千万在三线卫视投一个中小体量节目。”广告商的这种普遍心理,让赵静真切感受到了访谈类节目的生存压力。
用这个标准来看,《康熙来了》能够维持12年,简直是个奇迹—— — 它用极少的投入,维持着高收视率,同时也为电视台带来颇为丰厚的利润。但换个角度看,十几年不变的制作费用,在内地综艺的强势崛起映衬下,无非显得更加辛酸和没落。
康熙的制作费用是50万台币一集(约合人民币10万元,扣除了蔡康永和小S的酬劳),对台湾综艺来说已经算是“天价”。据笔者了解,康熙》前任制作人B2曾一度想邀请金城武来节目,但算一算费用—— — 机票酒店化妆费用超过30万台币,最后只好作罢。
另一位《康熙》早期制作人詹仁雄向笔者回忆,几年前去福州,当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曾经看着他所制作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节目,一秒一秒地定格学习,而如今,“我常对着内地制作的电视节目,向公司的新员工分析,为什么这几秒要切这个画面。”
新闻推荐
近年来,CCTV-1充分运用平台优势,打造了《挑战不可能》、《出彩中国人》、《开讲啦》等多档有强势价值引领力、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栏目,全面掀起收视热潮。11月22日,CCTV-1又有一档非常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