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滔正在和患者交流
武滔,中国(四川)第18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队员,资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生。自2021年4月9日出发前往几内亚比绍开始国际医疗援助。
目前援非任务已过三分之一,这半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武滔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爱无疆的援非精神。他克服药械短缺、交流不畅的困扰,想方设法积极投入到当地医疗卫生事业中去,全心全意守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健康。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国内先进的医疗理念、医疗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当地医生,助力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迎着困难上,肩负使命干。目前武滔已经克服了生理、心理上的重重困难,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奋战在非洲医疗卫生一线,用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守护着疫情肆虐下的几内亚比绍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异国他乡展示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克服困难 当好援非医生
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比绍,人均收入低,传染性疾病泛滥,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平均气温约25度。
武滔和医疗队到几内亚比绍时正值旱季,高温酷暑是武滔援非的第一道难关。没有蓝天白云,有的只是毒辣辣的太阳和满天飞舞的尘土。由于缺少基本的防疫物资,当地人很少采取防护措施,每次出诊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陌生的热带气候和肆虐的疫情,让刚到几内亚比绍的武滔身心遭受巨大的煎熬。
面对如此糟糕的境况,武滔没有轻言放弃,在国内同事的远程开导、援非同事的就近关怀和亲戚朋友的鼓励声中,他步履铿锵,逐渐让工作生活呈现了该有的样子。
战胜了心理的“魔怔”,沟通上的障碍也不小。几内亚比绍是一个以葡萄牙语为母语的国家,武滔仅在赴非之前突击培训了5个月的葡萄牙语。到了当地,沟通还是存在不少障碍,武滔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既要口述,也要手写,有时还不得不加上肢体动作,“我们要用翻译软件,但有时还是要手舞足蹈地比划才把意思表达得清楚。”
拨云见日,阳光依旧灿烂。回想起刚开始援非的时光,武滔心里还是有不少“苦水”,同时又好笑又珍贵。如今的武滔已经会通过刷抖音看四川美食,发俏皮的朋友圈文字来记录援非工作。“所有的困难都是序章,只为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胜任国际援助工作。”
健康守护 履行援非使命
几内亚比绍当地时间7月29日,中几比友谊医院院长达科斯塔上校率领医院管理层向中国(四川)第18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递交感谢信,感谢他们为当地抗击疫情,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条件所做的大量务实工作。
这是几内亚比绍当地人民对中国(四川)第18批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工作给予肯定的缩影。医疗队为当地医疗物资捐赠、医疗器械维修、医护人员培训、疑难杂症救治等开展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
几内亚比绍当地医院基本的治疗设备缺乏,常用药品短缺甚至没有,这为各种常规医疗手段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武滔援助的中几比友谊医院在当地属于条件较好的,但设备和药物长期匮乏。一位患有尖锐湿疣的病人需要切除疣体,但科室没有激光、液氮,也没有相应药物,当地医生无从下手治疗。病人前来求助武滔,在援非同事的帮助下,武滔最后借助外科手术用的电刀才给病人切除成功。“这在国内就是一个常规的治疗,但在当地由于缺少药械,不少类似的病人得不到很好地治疗。”
由于基本的防疫物资缺乏,当地疫情控制并不理想。在大使馆的指导下,武滔和援非同事一起开展了“春苗行动”,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分别于6月和7月对当地全体华人进行了国产疫苗的接种,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宣讲,为当地的疫情防控贡献着援非医疗队的力量。同时,武滔还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在当地医院定期带教一名医生Miguel,教授当地常见、多发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尽己所能提升当地同行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半年多来,武滔的微信朋友圈变成了几内亚比绍的人景事,从最初的磨合到慢慢适应再到开始欣赏,朋友圈成了武滔援非生活工作的缩影。他有一段文字也许是最好的自我素描:经过近半年的援非生活,现在基本能适应当地情况,在恶劣的环境下,在异国他乡,感到任重而道远,不过既然带着任务出来,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的,毕竟有句话说得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好一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为援非医生,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全身心地投入援非工作,武滔为巩固深化中非传统友谊、传播中医药传统医学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张元敏 曾梦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小凤)为进一步加强主城区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10月21日,市公安...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