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福彬管理鱼塘。
□全媒体记者陈维
自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后,沿江各地渔民告别了水上“粮仓”,端上了“新饭碗”。资阳市647名退捕渔民中,劳动年龄内的546人已全部实现就业。转产转业后的渔民们日子过得怎么样?近日,记者走访了解了他们的近况。
在雁江区保和镇六石包村,今年41岁的退捕渔民芦福彬笑容满面,他正在自家承包的30多亩鱼塘里投放鱼料。芦福彬告诉记者,过去他家三代人都以捕鱼为生,自己从小在水上长大,除了捕鱼似乎没有别的就业技能。2020年6月,在接到退捕通知时,他曾有些抗拒。“因为没有文化,我上岸后该如何维持生计呢?”
为了妥善安置上岸渔民,雁江区政府出台了包括捕捞许可证回收补偿、船网报废补偿、渔民转产转业补助、过渡期生活补助、渔民养老保险补助、医疗保险补助在内的一系列退捕政策。恰巧当时雁江区政府打造的花溪河景区开园在即,急需持证上岗的游船驾驶员,芦福彬便成了花溪河景区的游船驾驶员之一。
“原来靠捕鱼,一个月收入也不高。现在在景区上班,每月能挣4000元,再加上养鱼的收入,一年有十几万,比以前好得多。”如今,芦福彬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承包的鱼塘也见到了效益,腰包越来越鼓,生活也越过越有奔头。
在保和镇晏家坝村一惠民超市里,同样感受到幸福的还有退捕渔民陈四云和妻子黄敏。夫妻俩退捕上岸后,将政府一次性补偿的10万元拿来开起了这家超市,过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回想起过去的捕鱼生活,陈四云向记者讲起了一段有些伤感的故事。
“那时刚和前妻结婚不久,因为捕鱼的安全设施出现问题,导致前妻被淹死在沱江里。”原来,今年55岁的陈四云曾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2003年,陈四云与现任妻子黄敏组成新的家庭,由于捕鱼工作的特殊性,也让黄敏担心了十多年。
“那会就是担心水上作业的安全,万一掉到河里怎么办,这样退了还是好,既不用担惊受怕,也不用在外奔波。”黄敏说。如今,长江“十年禁渔”让夫妻俩走出了捕鱼事故的阴影,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据了解,长江“十年禁渔”资阳市共统计在册退捕渔民647人,劳动年龄内546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渔业产业安置2人、务农180人、企业吸纳171人、自主创业54人、灵活就业6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69人,其他形式就业9人。
新闻推荐
老年大学课堂。□全媒体记者卢凌嘉这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流淌着悠扬歌声,飞舞着书香墨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