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规范共享单车。社工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本报记者刘佳雨
社区有他们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康复中心有他们帮助残疾人康复,日间照料中心有他们热情的笑脸……他们,便是大家熟知的“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在资阳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都有着社工们的身影,为和谐社会献力,助力城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孵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3家,持证社会工作者302名。
起步晚发展缓用行动获得认可
资阳市社工组织发展较晚,但经过政府扶持与社工们十余年的努力,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持证社会工作者302名,其中助理社会工作者181名、中级社会工作者121名。但社工队伍仍需不断完善,社工这一群体还需要更多的人认可。
“刚开始,居民们甚至不能理解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差别。”资阳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王姣告诉记者,他们刚入驻三贤祠马鞍社区时,对社区居民进行了走访,但大多数人对社工的认识还仅限于上门服务的志愿者或者送文化进乡镇的文化志愿者。“我们只能通过行动来争取他们的认可。”
四三一社区的潘大爷是个退休教师,老伴离世后,他的精神状态变得非常差。社工们了解到潘大爷的情况后,时常到他家去,陪他聊天、拉家常,带他出去参加一些老年活动。在社工们的努力下,潘大爷不仅走出家门融入到老年人的群体活动中,还开始跟着社工做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众。慢慢地,潘大爷脸上逐渐有了笑容,变得越来越开朗。
在马鞍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了社工,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市民张女士看着孙女走进马鞍社区“5点钟课堂”,心中满是欣慰:“孩子们课本里很多知识点我们家长也不懂,有了社工的帮助,我们就放心多了。”社区工作人员孙小凤说,社工们让社区更加和谐了,“5点钟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后也能自觉学习,一月两场的坝坝电影更是让老人们笑开花,邻里关系也好多了。
人才难题成发展短板
自主培养本土社工
资阳市社会工作行业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其中难题也不少。“我们一直在各大高校留意社工专业人才,但对口人才数量有限,人才难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周丹是资阳市社会工作协会和资阳市心公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成员,在她看来,培养本土社工非常重要,本土社工对资阳的情况更了解,留在资阳的可能性也更高。
心公益社工周辉燕就是本土培养的社工,目前正在考社工证。她有自己的计划表,什么时候参加服务,什么时候复习,每天的时间被她排得满满当当。接触社工工作的这两年,她靠着专业服务在社区积攒下了一众“粉丝”,每逢需要召集志愿者时她总能带来一堆“追随者”,壮大社工队伍。
雁江区爱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李华英告诉记者,为了做好社工工作,培养高素质社工,他们常常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社工人才培训,并邀请优秀社工来为大家指导。同时,他们也尽可能多承接公益项目,维持组织的经营,留住合格的人才。
“我们主要通过社工人才培训、强化区域合作培训等方式提升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管理能力,让他们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资阳市对社会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而用心服务的社工们也不断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接下来,资阳市将加强社会工作宣传,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工程,抓实“三社联动”与志愿服务互动工作,落实人才保证。
新闻推荐
(周银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把政治建设作为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来抓,这是市政协党组今年向机关各党组织、各...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