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阳在进行剪纸创作。本组图片由刘绪阳提供□本报记者刘佳雨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一把刻刀,彩纸“咔嚓”一声瞬间焕发生机,巧手之下,《花开富贵》《凤舞九天》《双喜临门》《采花姑娘》等剪纸作品应势而生,走向千家万户。
2018年,雁江区东峰镇剪纸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文历史、家庭文化和节假日经济的推动下,剪纸正成为东峰镇的文化品牌。
培育传承
剪纸能人带出2000特长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如何让剪纸文化传承下去?东峰镇组建传承队伍,组织本镇剪纸老艺人、剪纸能人及剪纸发烧友200余人成立东峰镇民间剪纸艺术协会,从中选拔能人组建剪纸创作研发团队,激发剪纸活力,打响东峰镇文化品牌。
“教学生剪纸,并不是让他们以这门技术为生,而是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东峰镇的剪纸能人,刘绪阳2001年被调到东峰镇初级中学,从事数学兼美术教学工作。为了学生能在艺术上学有所获,刘绪阳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反复研究、探索,在2002年下半年,决定将自己掌握的剪纸艺术引入课堂,从此开启了剪纸艺术教学的新篇章。
为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刘绪阳带着学生将一幅幅乡村美景化作剪纸,分享身边的美。多年来,通过探索“周五课堂”“能人讲座”等培育模式,一众剪纸能手将剪纸艺术融入课堂教学,至今已经培养剪纸特长生2000余名。在众多力量的催发下,学生们将生活的喜怒哀乐与资阳的山山水水都寓于剪纸之中。
与此同时,东峰镇通过“竞赛班”实现新突破。借力“网络+传统”收集优秀剪纸案例,定期组织参加各类剪纸比赛,东峰剪纸曾连续三年获得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特等奖。其中,刘梦思的《备嫁妆》入选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度贺卡设计方案。
东峰剪纸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丰富着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从刘绪阳与张萍的师徒际遇开始,从剪刻结合到与时俱进,如今,东峰剪纸逐渐成为指尖上流淌的艺术潮流,一改从前“难登大雅之堂”的尴尬局面。学生邵蕾,在成都开办公司推广和传承剪纸艺术;学生李虹葵,开办剪纸制作,走上了电商之路;学生卿凌宏将剪纸带到部队……如今,东峰剪纸之花四处开,东峰人的文化底蕴也透过这一张张剪纸走进千家万户。
扩大影响
让剪纸创造更大文化价值
在观景村,一个以剪纸为载体的小广场正在打造中。东峰镇将剪纸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结合,投入20余万元打造观景村剪纸宣传示范广场。在新式农家小楼的环绕下,俨然一个饱含传统文化的小型文化据点。
“剪纸不仅仅只是家庭美化的小物件,也可以用他们展现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生活。”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剪纸元素为主线,东峰镇还将打造东峰村特色农耕文化展示厅。全镇8所中小学、10余个村级阵地还将成立剪纸工作室,结合法治等文化内涵,创新剪纸图案30余种,鼓励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使用东峰剪纸,如:乔迁新居贴剪纸,礼尚往来送剪纸,过年过节制剪纸。剪纸能人们已开展10余场“送剪纸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等剪纸类主题活动,进村居、进农家、进校园送剪纸200余幅,制作廉政剪纸11幅,努力营造良好的剪纸文化氛围。
依托民间文化资源优势,东峰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市级文明乡镇为契机,让剪纸成为各中小学、农民夜校的特色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教育。
“我希望剪纸艺术可以帮助更多人,也希望更多的剪纸能手能将剪纸变得更有价值,带动村民生活富裕起来。”对于未来的生活,刘绪阳等剪纸能手们满怀憧憬。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资阳讯(陈一怀徐毅非记者汤斌)“与燃煤加热方式相比,电窑炉温度更加稳定,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在市场上的竞...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