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学荣在雕刻。□ 本报记者 陶思懿
新老颜色不同的根部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早已枯死的老树根经过岁月的变迁和泥土的腐蚀,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纹理。但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形状各异、“窟窿”满身的老树根,却在舒学荣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雕刻作品。
圆年少的梦
不惑之年学做根雕
11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雁江区保和镇九老洞村5组的舒学荣根雕工作室,栩栩如生的根雕佛像、精致细腻的根雕家具、鬼斧神工的根雕摆件……各种根雕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出生于1971年的舒学荣曾在九老洞村包了170多亩地种果树,养了上千头羊,收入十分可观。2016年初,舒学荣放弃在本地的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去了西昌,并在西昌开了一家制造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公司。同年,他在西昌遇到了一位来自福建的根雕师傅。
“高中的时候经常去挖黄荆树的老树根,拿回来自己按照喜好随便设计造型。”舒学荣回忆,他从小便爱好根雕艺术,尤其是高中时期,常常自己在家里做。那时左邻右舍、父母都笑话他说:“烂根根拿回来烧都不好烧,不务正业!”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工作20几年以来,更是从未忘记根雕。时隔多年,机缘巧合遇到根雕师傅,他便不耻下问,跟着师傅系统地学起了根雕艺术。
返乡做根雕 朽木为村民创收
“周围人都不太理解,觉得企业发展那么好,还跑回来搞这个东西。”舒学荣说,他在西昌的公司年利润能达到200多万元。不全心全意发展公司,却回老家做根雕,这在舒学荣家人、朋友的眼里,他的举动是不可理喻的。但为了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根雕梦,舒学荣还是毅然地选择回乡做根雕。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今年7月刚回乡时,舒学荣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原材料短缺。由于当地及周边村民对根雕都没有深刻的认识,更不知道朽树根还能卖钱,舒学荣只能自己每天上山挖材料。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舒学荣知道腐朽的树根也是个“宝贝疙瘩”,便渐渐地开始将无意发现的老树根卖给舒学荣,或多或少创些收入。
未来会开店 将传统书法融入根雕
回乡不到半年,舒学荣已经从周边多个乡镇的农民手中收购了几百根老树根,为他们增收8万多元。同时,他还接纳许多本地学生暑期、寒假兼职,不仅为学生开出120元的日薪,还为对根雕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学习机会。
“希望以后能把书法和根雕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茶盘等摆件上雕刻书法。”舒学荣说,他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而当今很多的雕刻都是由3D打印完成,失去了根雕原本的味道。他希望自己能把根雕和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将书法融入根雕,在不同的根雕作品上一点点雕刻上苍劲有力的汉字。
接下来,舒学荣计划将在市区开设一家根雕专卖店,直接对口销售工作室的根雕作品。
新闻推荐
稳健投资 逆境中实现大发展 记资阳市金迪飞龙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官银
刘官银荣获“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本报记者李梅摄□陈德芳1983年,他是村里走出的首个重点本科大学生;1998...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