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军深夜研判案情。人物名片
姚晓军
●工作
禁毒
●时间
5年
●成绩
参与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00余件,缴获毒品5532.33克,帮教45人戒毒康复
□ 李秋君 刘云涛
资阳地处成渝腹心地带,交通便利且发展潜力巨大,但这也给吸毒、贩毒人员藏匿、逃亡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吸毒人员持续攀升、制毒活动屡打不绝、外流贩毒日益增多……这三大突出问题成了影响资阳长治久安、经济发展的一大“毒瘤”。
为守护一方净土,资阳公安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用坚守和忠诚为公安禁毒事业增添无上荣光。雁江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姚晓军就是其中之一。
姚晓军是土生土长的资阳人,这里的城市面貌、风土人情,他再熟悉不过;这里的“毒情”,他更是了如指掌。从事禁毒工作5年来,他强力打击,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他苦心劝诫,让“迷途者”得到心灵救赎。他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资阳这片热土。近年来,参与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00余件,缴获毒品5532.33克,并通过帮教让45名戒毒康复人员重新回归社会。
追踪近5年 曾险被毒贩制造的车祸撞伤
2017年2月28日,对于资阳禁毒民警来说是特殊的一天,建市以来耗时最久的“林某制毒案”画上了句点,一直以来的心结在这一天终于解开。
姚晓军2013年4月参加禁毒工作,第一天就接到这个案子。他晓得林某这人,因林某不使用通讯工具,几乎不出现在制毒现场,所有高科技侦查手段都用不上。姚晓军和同事们只能没日没夜地盯梢、分析、等待......寻找证据。
有次在广场附近盯梢,姚晓军遇上林某一行4人搬家。“当时执勤民警只有2人,对方有枪,考虑到群众的安全,我们只能在车里继续隐蔽。”姚晓军回忆,时值夏夜,车门车窗紧闭,不敢发动、不敢开空调,汗水浸透了衣裤。不料,林某反侦察意识强,发现被跟踪后,开着远光灯径直撞过来,想将他们逼出车外。“禁毒人员不能在毒贩面前露脸,一旦被他们记住,不但再也别想抓住他们,还可能会引来报复。”
再狡猾的“狐狸”,总会露出马脚。在2017年2月,林某与邹某、徐某等人一同到松涛镇五显村一无名山坡 “放烟”后,由林某的“马仔”到凤岭路某小区一出租房进行过滤加工。整个制毒过程,林某用电话“远程指挥”其“马仔”。因“马仔”不懂制毒技术,在加工过程中,玩手机忘了时间,导致周围味道刺鼻、浓烟四起,邻居立马报了案。
接报后,姚晓军和同事立即赶到现场。随后,通过视频截图、行车轨迹等锁定“马仔”位置。“马仔”落网后,姚晓军立即审讯,确定林某位置,并在2017年2月28日将林某抓获。
一天辗转2000余公里 把毒贩逼进3000米高山当“野人”
事实上,抓毒贩除了拼“脑力”,更得拼“体力”。不久前,雁江分局禁毒缉毒大队在槐树人家一出租洗车场,将贩卖麻古嫌疑人控制,缴获3.7公斤麻古。姚晓军凭借着办案经验,从中梳理线索:主犯徐某在“攀钢”上班,他们决定放长线、钓大鱼……
为了毒贩之间不串供, 姚晓军从资阳到攀枝花一天两次往返约2000公里,和徐某展开了一场长途追捕。
“我就是要抓到这个人!”这是姚晓军对自己的承诺。
翻过一座山,再爬上另一座3000米的山,山高密林,蜿蜒曲折......徐某在深山里和姚晓军打“游击战”。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姚晓军穷追不舍,将徐某逼成“野人”:不敢回家,有病不敢医……
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徐某最终落网。当姚晓军抓获徐某那一刻,徐某说了这样一句话,仍让他记忆犹新:“家乡的警察终于来了,释然了,终于可以吃一顿红烧肉了。”
帮助吸毒者重回社会 他是“迷途者”的良师益友
为避免吸毒人员步入“戒毒、复吸、再吸毒、再复吸”的恶性循环,雁江区公安分局创新禁毒社会化管理,并探索建立形成“123N雁归来”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
“123N雁归来”即党政“一把手”主抓有力度、“所地联动”实现无缝衔接、构建“三支队伍”强禁毒基石以及若干种禁毒社会化管理模式。姚晓军便是“123N雁归来”工程的禁毒指挥员和践行者之一,主要从找回亲情、找工作、疏通家庭关系等方面给予“迷途者”关怀。
纪某曾是姚晓军长期疏导、关心的一位吸毒者,并伴有严重的自杀倾向。由于被妻子抛弃怀恨在心,整天想着要报复。
据姚晓军回忆,大约一年前的一个夜晚,纪某拨通姚晓军的电话,称要跳河自杀,姚晓军苦口婆心,讲道理、做心理疏导,从半夜聊到天亮,纪某终于放弃了轻生念头。第二天一早,姚晓军去找纪某的父母,希望亲情能感化他。此后,姚晓军还替他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一月能挣近8000元。
像纪某这种情况的人,姚晓军帮扶的还有很多,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他理解——生理脱毒容易,心理脱瘾很难。
“戒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在戒毒所强戒两年就可完成的,缺乏后续的帮助,复吸率高。”姚晓军说,有些不适合强戒的人,回到社会很容易继续吸毒。所以,社区戒毒(康复)非常重要。
穿上这身警服 就是要为群众多做事
如果说禁毒工作让姚晓军时刻行走在“刀尖上”,那派出所的经历便给了他在“刀尖上”行走的勇气。
姚晓军说,2005年,他还在中和派出所工作。一个雨夜,一位60多岁的大爷急匆匆来到派出所报案,说自家的牛被偷了。
经了解,大爷和牛住在同一间屋子里,晚上睡觉都牵着牛绳,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姚晓军听了大爷的讲述,冒着大雨,打着手电筒,顺着牛脚印一路追赶,终于将牛找回来了。
大爷喜极而泣,突然跪在他面前表示感谢,让姚晓军不是滋味。当时他就对自己说:“群众这样信任我、感激我,只要身上警服还在,就要为他们多做些事。”
姚晓军爱戴群众,也 “怕死”,因为家中还有个读初中的儿子在等他。由于长期外出办案、便衣缉捕,5年来,他太忙,儿子要找他谈事,都只有留一张纸条。“我这个父亲很失职,不想让儿子连一个失职的父亲都没有。”
来不及多说,警报响起,姚晓军又急忙投入到下一个案子中。就在截稿前的两天,11月4日,姚晓军和他的战友们循线深挖,又在外地捣毁一制毒窝点,抓获4人,缴获各类毒品40余公斤、毒资20余万,扣押车3台等涉案赃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莉莉)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进一步深化消费维权工作,采取有力举措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1—10月,全市123...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