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悠悠
□唐俊高
题注:35000年前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属一五旬老妪。而今的资阳人,均尊称这位远古女性为“老祖母”。
1
每每一抬头,一放眼,一回首,老祖母就站在那里。一忽儿在东岳山,一忽儿在入城口,一忽儿在九曲河边,老祖母就那样驻足而立,手持树杖,身着兽皮,面色坚韧,眼神慈悲。
她凝望着生机勃勃的亘古大地,观照着生生不息的子子孙孙,迎送着一幕幕日升日落,一出出云卷云舒。
我曾双手捧起过老祖母。
我也知道,我眼中老祖母那无处不在的幻象,实则是对她老人家深情的呼唤。
2
2011年,我担纲策划、布置一大型展览,主题为“古今资阳”。首当其冲,我脑海里冒出的,就是老祖母。
一打听,老祖母化石真身,远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好在有三件复制品,一件在四川博物馆,一件在重庆博物馆,尚有一件,就在雁江区文管所。
既然能请来老祖母,我脑洞大开。
人文部分,我为老祖母列出的,是她资阳人历代优秀子孙代表,一个煌煌矩阵:东周大夫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汉代经学家董钧,西汉治水校尉王延世,宋初易学大师陈抟,宋代数学家秦九韶,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共和国元帅陈毅,上海市长曹荻秋,中国新诗先驱康白情,歌剧《白毛女》先行者、长诗《白毛女》作者邵子南,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心武,谐剧创始人、谐剧表演艺术家王永梭……
如此,经络清晰,血脉贯通。
实物部分,我跑遍了几个县区,把一个个档案馆抄了个底朝天,淘出了好几大箱宝贝级别的、有可能极少见过天日的古今资料。
如此,旁征博引,相得益彰。
再把当今资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一一精心布置妥帖,我信心满满:也只有老祖母,坐上这展览的宝座,才当之无愧!
净心净意,我开上小车,专程去迎请老祖母。
3
区文管所的文物保管室,在一屋子老模老样的文物中,有一列柜子。打开其中一个,在一透明硬塑匣内,就是老祖母的头骨化石了。
这是一具较为完整的头骨,表面平滑圆润。但很小,小得来一只手掌都能握住。
可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是目前已知的川人最早的祖先,是人类从猿到人进化序列中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这是由世界级专家裴文中、吴汝康等教授,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并出版专著《资阳人》而定性的。
我双手捧起老祖母。我步履缓慢,唯恐有一丁点闪失……我将老祖母恭恭敬敬地安放在副驾座位上,“老祖母,请坐好”,然后缓缓动车,平稳前行。
林立的高楼,从车窗边徐徐滑过;整齐的行道树,从车窗边徐徐滑过;绵延的车水马龙,从车窗边徐徐滑过。明丽的阳光,透过车窗玻璃,热情洋溢地投射在老祖母头上,老祖母瑞光焕发,神采奕奕。
我心下怦然一动,缓缓转动方向盘,把老祖母带到了九曲河边,成渝铁路一号桥墩处。当年,1951年,就是在深挖这桥墩的基础时,于地下约八米处,老祖母化石横空出土,震惊中外。先后随之出土的,还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猛犸象、马、虎、鹿、龟、鱼等动物化石,和许多打制石器、一件骨锥。
车过桥墩,沿河而下,就是蓝家坡,2005年,该地出土了一具汉代铜车马,还带有一个青铜驭手,轰动了全国考古界。
行至沱江,向右,我把老祖母带上了南骏大道;再向右,上了娇子大道……我知道,我是要请老祖母好好看看,35000年后的资阳,是一派何等欣欣向荣的景象。
4
此后,老祖母的幻象,于我的眼里,已然无处不在。
那幻象,似乎很清晰,又似乎很模糊;老祖母似乎双唇微启,又似乎欲言却止。
我开始呼唤老祖母,千呼万唤。
我认为,因了老祖母,资阳是天经地义的蜀人原乡。蜀人原乡的文化积淀,目前老祖母自当是个起始。认准老祖母,就能厘清我们的文化脉络、文化基因、文化之魂,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
我呼吁,应把我们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用很好的载体表现出来,明朗起来,固定下来,打造成只能属于自己的符号。
我呼唤,应在某一显著位置,塑起一尊老祖母像,母仪原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皓记者吴显云)资阳市雁江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汪自友近日到资阳市崴立混凝土有限公司和瑞日升科技有限公司,就...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