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民组队守护62只安家沱江的大雁 资阳沱江边放飞的大雁,已有62只在江畔安家。
护雁队每天24小时轮流在江边巡逻。
沱江江面上一字排开的大雁。
11月7日上午11时许,资阳城区沱江江面上,几十只大雁排成“一”字游过时,一只撒网的渔船渐渐靠了过来。这时,左手臂戴着红色“雁城护雁队”袖套的尹忠,在岸边朝着渔船大喊:“离大雁远一点!”
这群大雁由雁江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联等组织放飞,目的是想通过3年放飞,让雁江在多年后重新成为大雁的栖息地。雁江区与大雁有千年渊源,因古诗中“金雁来留”而得名,然而17年来,雁江却难见大雁的身影。10月28日当天,总共放飞100只大雁,已有62只在沱江畔安家。
一周过去,11月7日,尹忠告诉记者:“62只大雁,一只都没有少。”
放飞
计划3年放飞3批饲养大雁
10月28日,资阳城区苌弘广场,雁江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文联等部门将100只大雁放飞,围栏打开,大雁纷纷飞向沱江水面。
“雁江因大雁得名,多年来却不见大雁踪影。”参与活动的雁江区文联主席孟基林说,为了让野生大雁回归沱江,这次活动由官方牵头,企业赞助,从养殖户手中购买了100只大雁进行放飞。雁江区政府也计划,用3年时间,放飞3批大雁,让大雁成为雁江一道靓丽风景,让雁城实至名归。
雁江区作协主席梁朝军提供证据显示,明朝正德年间《资阳县志》记载,沱江资阳段被称作“雁江”,清朝也有多处史料记载。汉代的王褒更是在《僮约》中描述了养雁,可见大雁在沱江流域易得,已有家养,雁江与大雁有着千年渊源。
参与放飞的志愿者尹忠说,当年的县级资阳市更名为雁江区已经17年,虽然资阳火车站广场上一直竖立着大雁雕塑,但是他却没有见到过真正的野生大雁,第一批大雁繁衍成功,就有了第一批野生大雁了,“资阳城区沱江生态这些年变好了,我们相信大雁可以繁衍下来。”
雁江区副区长李莉聪说,这次放飞活动主题被命名为“雁归来”,就是希望大雁重回沱江河畔,让千年雁城文化回归,让书写雁江的古诗句“城下江流金雁水,金雁来留故名江”变成现实。
守护
护雁队24小时江边巡逻
放飞的百只大雁排队畅游沱江的场景,每天引来数百市民驻足观看。然而,放飞的志愿者却在次日发现,100只大雁有62只留在了沱江上。
“开始是我们在江面上数,不敢确定。”志愿者尹忠说,为了让数据更准确,他们用相机拍摄雁群,然后在电脑上一只一只数,“准确数字是62只,我们决定组建护雁队守护它们。”
10月31日,资阳当地的汉服协会、蜗牛摄影群和爱心协会30多人响应,成立了“雁城护雁队”。“我们24小时轮流上阵,不让大雁离开我们的视线。”尹忠介绍,他们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志愿者来去自由,但来与不来都要在群里“报备”,“虽然自由,但要保证随时有人。”
尹忠说,每天到沱江边的志愿者都不少于10人,他们已经劝阻了多起可能伤害大雁的行为。“我们每天都拍照清点数量,然后在群里通报,已经7天了,一只都没有少。”
为了准确记录大雁的数量,11月4日,尹忠还专门购买了航拍器。志愿者们的守护,获得了大量市民的认可,沱江边开茶楼的大爷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并主动承担了晚上12点到早上8点的守护任务。
11月6日,从市民口中得知南津镇有落单的大雁,孟基林、尹忠等人向海事部门借船,在10多公里的沱江江面上来回搜寻,“很遗憾没有找到,它们可能飞到沱江以外的区域。”孟基林说,志愿者还将继续寻找,让落单的大雁归队。
野化
静候第一代野外孵化的大雁
11月9日,查看完给大雁投放的食物情况后,12名志愿者坐在江边。护雁队发起人之一的邹忠良说,志愿护雁队需要一只自己的船,他考虑自己出资购买,但不知道能否通过审批。“江面太宽,如果有大雁被渔网粘住,我们借船救助很不方便。”
“向海事部门借船,一次油费都要几百元,而且不能经常性巡逻。”尹忠也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介入大雁的保护,“我们志愿者可以长期坚持下来,很多人都住在沱江边,但繁衍需要基地。”
孟基林说,目前放飞的100只大雁,属于人工饲养,野化还需要一个过程,第一代野外孵化的大雁才是真正的野生大雁,让野化大雁群重现雁城,“政府部门也有一些想法,准备在沱江小岛青年林建一个大雁野化保护站,帮助大雁野化繁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田雪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记资阳市首届“十佳健康卫士”施跃红
□本报记者曹礼芹“提及精神病医院,有人觉得神秘而恐惧,很多人都不愿在这工作。可施跃红却选择来到这里,用柔软的臂膀擎起生命的坚强,耐心包容、细心呵护、贴心服务,用心筑起精神患者的‘避风港\’。...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