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天,是新中国第33个教师节。在这光辉节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受到市政府表扬的“资阳市优秀园丁”表示热烈祝贺。在这光辉节日里,我们要重温教师节的宗旨,铭记教师们的荣光,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更加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知识文化的播撒人、人类文明传承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其他任何职业都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影响年轻一代人格的成长,培育年轻一代健全的心智,照亮年轻一代的人生之路;教师,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辛劳付出,潜心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社会有用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支撑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平凡的岗位,不凡的业绩,教师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礼赞。基于此,秉承我国悠久的尊师重教优良传统,旨在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我国在1985年正式设立了教师节,当年的9月10日,新中国有了第一个教师节。
我们看到,教师节设立30多年来,伴随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和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广大教师的福利待遇显著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尊师重教的风气开始回归,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有所增强。不过也要看到,尽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口号响彻云霄,尽管人们对教师充满了“春蚕”“蜡烛”“园丁”等等溢美之词,但就社会整体而言,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未完全形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荣誉感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里,可以通过教师节这一特殊视角窥见一斑。
尊师重教,教师节是风向标。这个原本是全社会向教师表达敬意、教师们感受职业荣光的节日,却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与侵袭下,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些变味异化。曾几何时,每当教师节前后,学生及学生家长都想到要向教师表达心意,学生们更多想到的是给老师送卡片、送祝福等,但不少家长们却在为给老师送钱送物纠结不已,不送吧,怕自家孩子吃亏;跟随大流送吧,又心不甘情不愿,教师节因此背上了“送礼节”的恶名。教师们呢,对此也深感困惑、不安与无奈,教师节变成了“教师劫”。近两年来,教师节送礼之风已大为收敛,但并未完全绝迹,商家们仍在大肆吆喝兜售各类教师节礼品。教师节送礼,表面上是为了感谢师恩,其实是对教书育人老师的大不敬,是对教师神圣职业的玷污,这既是社会不良风气的投影和折射,也是人们对尊师重教本意的误读和错位,是全社会尊师重教风尚缺失的现实反映,值得我们深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重提尊师重教的话题,就是要让教师节回归本源,大力倡导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尊师重教,仅仅口头的赞美和一般性的号召是不够的,需要把其落实到持之以恒提高教师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环境、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与成就感等更高层面上。尊师重教重在真情、重在内心。对人们来说,表达对教师尊重的最好方式,根本在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共识、对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师辛劳付出的价值认同,使尊重教师、崇尚师德成为行动自觉。只要带着真情、只要发自肺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真诚祝福、一张小小卡片,胜过万千钱物,这才是献给老师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尊师重教,正本清源,就让我们从向教师送上美好祝福开始。教师节来了,我们要真诚地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春荣实习生刘如意)8月29日23点32分,接中央环保督察组有关“雁江区泓城水韵小区的生活垃圾、装修垃圾堆放在地下停车场”的群众信访举报件,雁江区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相关部门前往调查...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