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谢凤
“这些服装道具要整理出来,下一场演出大家都要用。”近日,当记者来到张少军开办的舞蹈培训班教室时,他正在一堆川剧服装、道具中忙碌。他告诉记者,上次在简阳第十一届羊肉美食旅游节表演节目之后还没来得及整理,眼看元旦节将至,接下来还有几场表演需要他和协会会员、徒弟们上场,还有“硬仗”要打。
义务文艺辅导、担任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主席、创编节目、传授川剧变脸吐火绝技……自2005年退休以来,张少军从来没有过上像其他退休老人一般的清闲日子,而是不断追寻着自己崇尚的人生价值,用十年志愿服务,书写了一段不甘平庸的从容岁月。
传承
曾为川剧奋斗,更盼川剧复兴
60年前,张少军出生在资阳市一个教师家庭,对文艺的热爱,让他从小就在各种文艺表演中崭露头角。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知青的他在二十岁那年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走进了当时的资阳县川剧团,从此与川剧结下不解之缘,并成为当时资阳、内江片区小有名气的生角。
在川剧团解散后,张少军又先后进入县文教局、文化局、图书馆、文化馆、外事办工作。退休之后,张少军没有过上泡茶馆、打太极的退休生活,而是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川剧。“虽然因为呆在剧团没能去参加高考圆大学梦,让我感觉遗憾,但我对川剧的热爱也是真切的,我愿意发挥余热为川剧传承做贡献。” 由于诸多原因,雁江区文联所属七大文艺协会中,多年来只有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没有成立。在区文联的领导下,张少军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协会的筹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2009年正式成立了此协会,从而填补了区直文艺协会的空白。
义务传授基本功、组织演出、自己掏钱购买服装、拉赞助……终日奔波的张少军在忙碌的退休生活中为自己热爱的川剧奋斗,盼望其复兴。原资阳川剧在川剧“资阳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剧团已经撤销多年,原剧团在世的老先生越来越少,眼看“资阳河”将在雁江地区逐渐消失,张少军不计得失,组织剧团老先生制定抢救具体方案、筹集资金,实施“资阳河”的音、像录制工作,作为历史资料保存。“我曾经为川剧而奋斗,也曾经为川剧衰落而伤感。如今,我真诚地期待川剧的复兴,而不是希望它成为文物。”张少军这样说道。
奉献
农村娃娃更需要艺术教育
除了主持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工作,张少军还常年深入企事业单位、农村进行义务文艺辅导,并创编了数十个各种题材的戏剧、小品、合唱节目,多次在区、市、省上获奖;多年来坚持进行少儿艺术培训,其教学质量在市、省名列前茅,为艺术院校输送了众多人才。
2012年初,得知松涛镇明德小学建立了乡村少年宫,急需艺术辅导老师,张少军主动联系区文化馆和区、市各文艺协会的书、画、音乐、语言专家,成立了“雁江区文化馆志愿者义务辅导队”,从当年上学期开始,坚持每周赴明德小学开展文艺义务辅导,并且制定了服务队的义务辅导规章制度和辅导计划,他自己也承担了二胡基础、硬笔书法、声乐三个项目的辅导工作,无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打,他和队员们都自费乘车前往教学。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去年六一儿童节,向学生家长和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进行了第一次辅导成果展示。当学生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展示成绩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的娃娃还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福气、有出息!”
“通过义务辅导,我从内心深处爱上了这些农村娃娃,他们太需要艺术教育了。义务辅导队的成员们也都很无私,我更要坚持。”张少军说,“文艺作品不能为了得奖争名次而创作,那样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文艺辅导也应该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去,否则就失去了价值。”
信念
不愿庸庸碌碌过一生
2010年,张少军妻子被查出身患癌症,但心系农村孩子的张少军不忍放弃,坚持一边护理生病的妻子,一边到学校上课。
2014年4月,妻子病逝,还没有来得及安葬,为了保证六一儿童节的展示活动按时按质地进行,张少军不顾内心的悲痛,又到学校给一年级合唱班的孩子辅导、排练。当他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表演成功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人觉得我傻,那是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我觉得人不是非要当大官、挣大钱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应该是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贡献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2014年12月4日,资阳市在九曲河广场举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共创共建文明城市”“12·5”国际志愿者日集中活动,张少军作为“资阳市2014年度志愿服务工作十佳志愿者”受到表彰。
新闻推荐
资阳市宏益机械有限公司(注册号:512000000038736)经股东会研究决定注销本公司,请债权债务人自本公告见报之日起45日内办理相关事宜。特此公告资阳市宏益机械有限公司2015年1月20日...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