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欢欢喜喜看演出。(资料图片)■ 李海东 本报记者 杨佳鹭
歌曲、舞蹈、小品、声乐、川剧……一台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在乡镇、村精彩呈现。没有绚丽的舞台却有众多观众,没有明星参演却能赢得群众最热烈的掌声。近年来,乐至县送文化下乡已经成为群众期盼的高兴事,俨然过节一般。
丰富送文化下乡内容
虽然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盛池乡三桥村李春生大爷仍清楚地记得9月29日当天的热闹景象。
当天天气有些炎热,8点钟不到,县文化馆的演员们已经在村里搭好了演出的舞台,拉幕布、贴背景、安装调试音箱。8点30分,30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已经座无虚席。一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随后歌曲《青藏高原》、《最炫民族风》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赢得群众阵阵欢呼和掌声。
“虽然在电视里也能看到这些演出,但亲身感受到演出的氛围,还是很不一样。”李春生说。
在乐至县,“送文化下乡”还包括了“百姓舞台坝坝宴”“文化进千村”“百姓大舞台”、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该县积极组织县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整合老年艺术团、交运艺术团等文化骨干,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党风廉政建设、“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依法治国等主题编排舞台节目,采用演出大篷车、文化小分队等形式开展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紧跟形势、服务大局、紧贴生活、服务群众\’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义务,送文化下乡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文艺演出送到每一个镇村,看着群众开心,我们也高兴。”县文化馆馆长徐旭介绍,全县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了全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每年演出1200余场次,电影放映7300余场次,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全县各类图书(馆)室均按照要求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看书、上网40余万人次。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县上要来搞演出,送文化下乡,我们也要借此机会把我们的才艺展示出来。”中天镇文艺演出队队长张大姐说,在得知送文化下乡活动即将在该镇举行的消息,文艺演出队每个队员都积极参与、精心排练,白天劳动,晚上聚集在镇文化站把平时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进行反复排练。她们的节目赢得了群众的好评,获得了参加2015年全县农民文艺展演的资格。
张大姐告诉记者,她们这支舞蹈队伍由原来的8个人扩大到现在的30多人,有小姑娘、小媳妇,还有镇上的干部。她们经常到村上演出,教更多的村民跳舞。预计明年底这支队伍会有100人左右。
像张大姐这样热爱文化的人在乐至城乡比比皆是,他们活跃在各个文化活动场地,唱歌、跳舞、演奏乐器,乐在其中,文化意识已在群众中扎根,文化技能已成为群众生活必备。
“文化要让最广泛的群众参与,让更多的群众掌握文化技能,才能提升群众的文化内涵和文明素养,这是建设文化强县的根本,也是建设文化强县的最大力量。”乐至县有关负责人给出这样的定义。
让文化种子结出硕果
“我今年已经参加了3次县文化馆组织的文化培训。基本可以达到‘追\’的节奏了。”爱好文娱活动的陈大姐成了文化培训的常客。
开展文化培训,壮大文化队伍是送文化下乡的必修课,坝坝舞、健身操、秧歌等10余场培训已经让镇村200余名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能手”。
“文化种子不但要引进,也要自己培育。”近年来,乐至县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充实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县院”合作模式,实施“七个十”基础人才工程、“文艺扶助”工程和“名家培养”工程,坚持短期培训与脱产进修相结合,岗位培养与挂职锻炼相结合,真正实现让专业人员更“精”,让兼职人员更“专”,让文艺骨干更“强”,让参与文化建设的群众更“广”。
新闻推荐
2015年,乐至县中天镇实施以“支部+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为主要内容的“1+4”工程,种榨菜9000亩,每亩预计产出4000斤,预计收入1440万元。图为该镇万安村村民近日在收获榨菜。张虎吴晓君摄影...
乐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乐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