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乐至新闻 > 正文

穿过“乡愁”来看您

来源:资阳日报 2015-11-13 22:0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方金   曹礼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读席慕容的《乡愁》总会想起他,他被人误解“吃饱了愁肚子不消化”“借口搜集民间文艺去赶庙会,其实是为了拜菩萨信迷信”,可他没打退堂鼓,坚持搜集、整理、研究,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艺,在守住这份“永不老去”的乡愁中越发活得年轻,他就是乐至县文体广新局退休职工王同云。

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很早就得知乐至有一位叫王同云的文化名人,也一直希望穿过他所钟爱的民间文化来认识了解他。见到已退休多年的王同云,是他刚从乡下回到县城,满头银发让人不敢说他年轻,可当他像变魔术似的把民间文化传递出来时,不由感叹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有他这旺盛的精力。

【个人简介】

王同云,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曲协、剧协、作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著有科普书籍11部,出版有30万字长篇传记文学《吴仲良传》,并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文艺作品800余件,其中戏曲作品51件,电视专题片21件,《陈毅故乡》、《农民医生陈万清》在中央电视台播映,中篇小说《杜五登打工记》在《四川农村日报》连载、《俚歌》在《深圳特区报》连载,还主编了《地龙撷俗——中国四川乐至县民俗》、《乐至县民间故事集》、《乐至县民间歌谣、戏曲、谚语、歇后语、谜语集》。有作品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三等奖、中国戏剧家协会“百优小品”奖,2014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称号、被省文明办授予“四川好人”称号。

【 作品节选  】

哭嫁歌(节选)

对门竹林掩映的院子里,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哭声,这哭声与其不如说是歌声更贴切。因为他有曲调呀。那中音米梭拉,拉米梭,米梭拉,米来。高调:“米梭拉,拉米梭,米梭拉,米来……”虽然周而复始,就这么个曲调,可是经过哭(唱)者的口吐出来,那硬是中听得很的。

佟地龙和伍云开本是同一坝上的邻居,经“打老庚”后,关系更深了一层,整天都在一起疯玩。玩累了,两人或傍着竹林,或傍着树身,有时背靠着背,酣睡得如睡仙。此时,两人都听出了那对门院传出的声音,是佟家幺姑的哭嫁声。

佟幺姑的喉嗓好,音质甜润,且中气充足。因此,佟幺姑的哭(唱)嫁歌,当得今日中音喇叭声。

佟地龙和伍云开虽然不识字,但自出娘胎四年来,地方上的风俗也感受到了一点点。

“我们给佟幺姑记到,看她能哭好多天,哭好多个人(首歌)。”伍云开说。

佟地龙赞成:“要得!她哭一个人(首歌),我们在竹子上划一个印子,哭一天,在树上划痕印……”

佟幺姑第一天哭(唱)的是《骂媒歌》,那《骂媒歌》也很有讲究——先骂媒婆,再骂媒婆的男人媒公。

佟幺姑哭(唱)的《骂媒歌》道:

媒婆媒婆嘴皮薄,

男方说了女方说,

雁鹅你讲是斑鸠,

编个笼笼让我钻。

钻进去就麻不脱。

雷打火烧我认命,

愿你长个歪嘴壳。

佟幺姑的《骂媒歌》一天哭(唱)早、中、晚三次,内容和曲调不变。

接下来是骂媒公的《骂媒歌》:

媒公媒公媒婆公,

你是媒婆的帮凶,

媒婆杀人你扯脚,

媒婆放火你扇风,

颈子长个木脑壳,

额头钉个牛角蜂。

我烧高香诅骂你,

雷打你这老癫冬。

入选《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

梦想成为“蒲松龄”,探寻民间艺术傩戏

“小时候看过小人书、四大名著,但最喜欢的是《聊斋志异》,便想做蒲松龄似的作家,支一个茶摊,听大家摆龙门阵,然后写一部作品,因此也就爱上了民间文化。”王同云告诉记者。

王同云是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4岁那年,因家庭背景,在“文革”中辍学。辍学后他拜农村一位老中医为师,不到一年时间,成为了蟠龙场镇上有名的“娃娃医生”。但是,想做“蒲松龄”的梦一直都在。于是在“文革”中的一天,冒着被打击的危险去拜访傩戏的传人,当时还被对方劝说道“您这不是找打吗”。那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民间文艺,尽管王同云现在对当时的情况记忆已经模糊,但是那时紧张而兴奋的触电心境却始终留在了记忆的脑海。

1982年,王同云考入乐至石佛文化专干队伍,成了村里第一个吃“公家饭”的“泥腿子”,从事起民间文艺工作。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道,民间文艺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让当时单身的自己和它耍起了朋友。

不惧困苦,一颗热诚的心连狗都被感化了

“汪汪,汪汪……”在回澜镇清泉寺村“回澜傩戏”47代传人家,门口的狗忙摇尾巴,欢迎王同云的再次到来。而第一次王同云到这里来时,这条狗扯着狗链猛扑过来,像要撕他。狗的主人也不太愿意接待他,担心是“找事儿”的(傩戏,在一些人眼里是封建的东西,见不得光的)。可他并不灰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和这个传人成为朋友是在他连续登门6次之后,现在他已经记不清来这里多少次,总之狗见到他已经是很亲近的了。

王同云在收集、整理民间文艺的过程中总经历着这样的场景。不仅如此,还顶住了许多流言,“在作秀,发老来疯,顶着一脑壳白头发东跑西跑,纯粹搞空名堂”、“一天搞得这么展劲,整到好多钱钱哟”……30多年来,为了搜集、整理、研究本地的民间文艺,王同云先后采访群众超过万人次,跑遍县辖25个乡镇,撰写相关文字百万字。由于不会使用电脑,全靠手写,多年的工作,使他右手中指内侧,长期握笔挤压,积了老茧。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又重新“开夜车”。老伴关心地劝他别太过分劳累了,他回答:“年轻时‘开夜车\’为的是事业有成就,而今我再‘开夜车\’,为的是献余热,多为民间文化做点事……”

揣着“速效救心丸”,继续奔忙在路上

“为民间文艺奋斗到最后一刻是我的‘志\’,自找苦吃,是我的‘愿\’。我爱我的家乡,志愿做好民间文艺的抢救者、发掘者、搜集整理者和研究者,为后代守住乡愁。”王同云坚定地说道,回应着有人说他老了还这么不安分,瞎折腾。

一直以来,王同云坚守“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信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单就拿去年编著出版的《地龙撷俗——中国四川乐至县民俗》来说,不仅获得了国家文化部、四川省委宣传部等部门高度评价,还赢得了内蒙古呼拉尔旗、河北廊坊市、重庆开县等外省市地方文化研究部门的注目。

为抢救挖掘地方民间文化,王同云还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自己身体力行,通过调查走访等各种途径,挖掘出濒临失传的“回澜傩戏”和“石工号子”,帮助恢复“栽秧歌”和“薅草歌”。

现在,已经66岁的王同云揣着“速效救心丸”、“十滴水”等急救药物,抱着“我是做过医生的人,自己好久死,阎王会打手机通知我的”豁达,又出发了,奔向田野山间。

新闻推荐

“神算”“媒子”合作骗钱三男二女全被抓

■本报记者唐嘉阳“你家将有血光之灾,我有办法帮你化解。”这听起来荒唐无比的话,却仍有人上当受骗。近日,乐至县龙门派出所警方借助“小天网”监控系统,成功破获了一起以“...

乐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乐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爱心羊送进贫困村2015-11-17 22:04
猜你喜欢:
瓜蒌托起致富梦2015-11-21 22:03
评论:(穿过“乡愁”来看您)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