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乐至新闻 > 正文

弘扬家乡文化他是最美“农民作家”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24 00:33   https://www.yybnet.net/

王同云(右一)与朋友下乡采风。

□吴晓君 文/图

12月5日,四川省有关部门对“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等奖项获得组织和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在“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获得者中,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最为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乐至县文体广新局的退休职工王同云。

12月22日,笔者来到王同云家里,了解其背后的“最美”故事。

弃医从文苦读万卷书籍

王同云是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村土生土长的农民。14岁那年,初中毕业的王同云因家庭背景,在“文革”时被迫辍学。辍学后他拜农村一位老中医为师,不到一年时间,他便成了蟠龙场镇上有名的“娃娃医生”。转眼七八年过去,王同云医治的人无数,然而他却看到一些被他医好的农民身体虽然强壮健康,却喜欢搞封建迷信,做些荒唐的事。这让王同云有了新想法:弃医从文,医治人的灵魂。

1978年,改革春风唤醒大地。精力充沛的王同云开始投身写作,记录、见证改革开放下的农村新风貌。几年间,他的足迹遍布乐至山山水水,村村寨寨。1982年,王同云考入乐至石佛文化专干队伍,从事民间文学的收集工作。当时他一个人住在文化馆的藏书室内,成千上万卷书籍成他日夜相伴的 “好朋友”。从此,王同云开始了一边写作、一边看书的日子。“日子虽艰苦,但我过得很充实。”数年磨砺后,王同云的文字功夫更上一层楼,不仅成了村里第一个吃“公家饭”的农民,还成了一个崭露头角的作家。

心怀乡土文字化作力量

1986年至1988年间,王同云来往于城市、乡村之间,用文字记录着时代变迁。一篇讲述农村青年创业故事的《杜五登打工记》、幽默小说《不放心的女婿》大受好评,被多家媒体转载。

“文字有一种力量,它可以打醒荒诞的人,也可以唤醒沉睡的人。”王同云认为,自己的笔为乐至百姓而执,这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因此,他的作品始终关注农村小人物的命运,用俗文、俗语、俗字讲述了乐至的俗风、俗习、俗人、俗事,散发着农村的泥土芳香。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作品人物同悲同喜,体现了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他笔下的故事,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题材。

历经生活磨炼,王同云的作品《俚歌》《了了歌》、长篇小说《三朝女侯》等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刊发。

笔耕不辍

倾力宣传家乡

2006年,王同云为了把“帅乡名人”这个文化资源推介出去,他拖着老身板,跑遍乐至名人吴仲良兴学捐建的30多所学校。为搜集材料,又花了近一年时间,冒严寒、顶酷暑,辗转数千里去实地采访、体验吴仲良的生平点滴,历经了4个多月的笔耕不辍,他终于一笔一划地完成了近30万字的《吴仲良传》。

一直以来,王同云把源远流长的乐至本土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作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坚守“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信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其中,他创作的《陈毅故乡》《农民医生陈万清》等电视专题片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从侧面宣传了乐至这片热土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让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乐至。

如今,已经65岁的王同云对文学的热情不减,又一本传承乐至乡土文化的书籍《地龙撷俗》被印刷成册。“这是乐至本土最全的乡土民俗。”他告诉笔者,此本书已经被他免费送出1000多册,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乐至。

新闻推荐

柠檬花儿开 专家带了技术来

“现在正是柠檬花开的时候,也是确保以后挂果质量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多掌握一些柠檬种植管理的技术。”日前,乐至县双河场乡抓住柠檬开花挂果时节,举行了春季柠檬管理技术现场培训会。“梳枝也是有...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弘扬家乡文化他是最美“农民作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