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四川锦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兴军忙着为公司注册商标,“成衣项目已经启动,注册商标迫在眉睫。”忙碌的不光罗兴军。四川乾源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小林也在筹备新扩建的纺纱车间开工投产。
同时,刚刚出炉的乐至县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该县纺织企业年总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33.3%。出口不畅、国内竞争加剧,产品毛利大幅下降……整个纺织行业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乐至纺织行业为何逆势增长?
□吴晓君 本报记者 段玉清 文/图
延伸产业链 提高利润率
“从2011年到2012年,公司基本都在亏钱。”谈起几年前的遭遇,罗兴军还心有余悸。
受欧债危机影响,最近几年,乐至纺织产业产品出口明显受阻,而同时原材料、人工成本又持续升高。“2010年,原材料正2级棉价格为1.9万元左右一吨,到2013年,价格涨到了2.2万元。”罗兴军说,“工人工资也从2010年的2000元一个月涨到2600元。”纺织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却没有相应变化。以化纤20支纱为例,从2010年至2013年,出厂价格始终保持在5500元一吨。“乐至纺织企业面临订单严重减少、库存产品严重积压、销售货款收回困难等问题。”乐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李强认为,“形势低迷,必须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延伸纺织产业链。”
从原来单一的纺纱业务,发展到现在的“纺纱——织布”纵向一体化,罗兴军受益颇多。
去年5月,罗兴军投资2000万元引进200台针织机,将公司主要业务从纺纱织布领域延伸到T恤、毛衣等生产领域。“开工仅半年,订单供不应求。利润率从原来的5%左右,上升到现在的25%左右。”罗兴军介绍,“目前产品已经出口欧美等地,产值达2亿元左右。”在成衣业务的带动下,2013年锦源纺织有限公司纺纱产值同比增长2000万元。
乐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资料显示,乐至县制衣已从5年前每年10万件,增加到现在的20万件,而随着万贯、征峰、玉源等制鞋企业的入驻,乐至的制鞋产能也从50万双增加到300万双。“棉茧—纱绸—布匹—服装—鞋帽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乐至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制绸业,还逐步告别‘恨布不成衣\’的局面,行业抵抗力逐渐提升。”李强说。
加快技改 提能增效
走进乐至县顺琪纺织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织机运转不停。“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副总经理宋旭宏介绍。“产品供不应求”的背后,是順琪纺织在技改方面进行的大笔投入。2013年10月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48台喷气织机,产能大大提高,人工也节省近半数。2014年还将新上50台喷气织机项目扩大产能。据宋旭宏介绍,2012年,顺琪年产600万米棉坯布,2013年产能就达到1200万米,仅这48台喷气织机就占了“半壁江山”。
此外,顺琪纺织还先后引进了一大批清梳联、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等设备,降低能耗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形成了年产5万纱锭的能力。
不仅顺琪,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也踌躇满志,引进并采用国内先进的3条气流纺生产线也已建成投产,不仅年产量达1.5万纱锭,同时还极大降低了用工需求和生产成本,细纱的产量、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成倍增长,明年还将建设7条气流纺生产线。
数据显示,2013年,乐至县通过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县纺织产业扶持政策和重点项目“一事一议”等方式,共投入800余万元用于纺织企业的技术改造。
李强说,2014年,预计还将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加快现有棉纺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在引进国内外高性能生产设备、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设计研发中心等方面给予补贴。
新闻推荐
4月底的乐至县孔雀乡还未到收获季节,乡党委书记李大勤却早已忙了起来:做旅游规划、招商引资……“园区一期项目刚刚完工,现在紧要的是让村民搭上园区‘顺风车\’,赚更多的钱。”李大勤指着身后的现代...
乐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乐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