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获瓜蒌。□本报记者黄建伟郭菁
“新品种就是比老品种好,亩产量预计超过3000斤,亩产值至少实现5000元……”近日,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瓜蒌,安岳时越瓜蒌专合社负责人刘洪宁心里美滋滋的。
改良品种获丰收亩增值超千元
刘洪宁,安岳县岳新乡沙水村人。几年前,刘洪宁夫妻俩与同村的刘登科一起成立了时越瓜蒌专合社。在连续3年创业失败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坚定前行,最终收获颇丰。截至目前,合作社除在安岳境内建成约300亩的瓜蒌核心种植基地之外,还以“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在内江、泸州、广元等省内及广西的部分乡镇示范带动农户种植瓜蒌约6000亩,同时还在南充、绵阳、广元建有3个瓜蒌初加工厂。今年4月,为提高瓜蒌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合作社投入70余万元,对核心种植基地的300亩瓜蒌品种实施改良,种植从安徽引进的瓜蒌新品种“徽记一号”。
瓜蒌硕果累累。11月21日,记者看到,在合作社实施瓜蒌种植品种改良区域之一的永顺镇刺竹村百亩时越瓜蒌新品种试验基地里,一个个圆滚、肥硕的瓜蒌挂满了枝头。此时的刘洪宁和刘登科,正带领10余名村民加紧收获瓜蒌。
“新品种改良成功了,每株结果数量从10个到20个不等,平均两斤多一个。”刘洪宁放下手中的活儿高兴地说,根据目前已经收获的几十亩瓜蒌和市场形势来看,“徽记一号”瓜蒌亩产量约3000—4000斤,比老品种增产1000斤左右,亩产值有望超过5000元,比老品种至少增值1000元,“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钱’景。”
明年,合作社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四川境内争取改良老品种面积达到1000亩,并全面推行新品种的种植,提高农民和种植户的收益。
延长产业链增加瓜蒌附加值
“瓜蒌籽被誉为‘瓜子之王’,可以加工为炒货瓜籽;瓜蒌皮晾干制成药瓜壳,作为中药材能润肺止咳,经济效益高……”刘洪宁说,瓜蒌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实、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从去年开始,刘洪宁先后投入约80万元,购入三相异步振动电机、空气能热泵烘干系统、洗籽机等瓜蒌产品加工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起了瓜蒌加工厂,聘用工人生产炒货瓜籽和青皮半成品。
一个个成熟的瓜蒌从地头采摘回来后,工人们用刀一字剖开,再用勺子舀出瓜肉瓜籽,然后将瓜籽放进洗籽机进行清洗,经多日晾干后进入三相异步振动电机进行筛选,最后统一封装并发往本地及外地的炒货市场。而瓜皮则被送进空气能热泵烘干系统,经低温干燥50多个小时后制成药用皮,然后销往安岳医院以及外地的中药材市场。
刘洪宁表示,仅今年,合作社预计能生产瓜籽150吨左右,瓜壳20吨以上,产品直接销往安徽、成都等地的炒货市场或中药材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瓜蒌种植面积不断扩展和加工产业的发展,合作社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安岳时越瓜蒌种植基地日均用工人数20到50人不等。“平时农闲的时候,来这里打工一天50元,农忙的时候计件可以挣到100多元一天,每天还要包一顿午饭,上下班都是老板开车接送……”务工村民刘成纯高兴地说,能够就近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挣了钱,她会继续做下去。
“接下来,我们在扩大瓜蒌在四川境内种植面积的同时,还要广泛发展瓜蒌特色产业,进行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创响‘时越’品牌,使小瓜蒌真正成为更多农户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刘洪宁一脸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慧东记者吴显云)近日,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会...
安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