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吴平
□本报记者 吴平
这段时间,宜宾市一家无矾粉条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崔秀荣有点“火”:生意好做,市场销售火;但原材料红薯淀粉一度依赖外省市场,甚至“断供”,又让她着急上了火。
“四川红薯种植面积超700万亩,年产量超过12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3%。”1月7日,崔秀荣告诉记者,但是省内粉条等精深加工不足,多以手工加工为主。2018年4月,红薯淀粉新国标执行,对环保和食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但全省既有生产许可证达到新国标的红薯淀粉生产企业数量并不多。
原料难寻成为痛点
粉条作为大众食品,市场巨大,但传统的粉条有几大痛点,为了耐煮、晶莹好看,往往加入明矾。明矾在国外是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国内规定每公斤不超过200毫克,而手工作坊往往难以精确计量。其次,由于淀粉容易受到污染,淀粉清洗过程耗费大量水资源,又排出大量污水。
“无矾粉条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但是煮火锅的时候漂不起来。”崔秀荣说,她的创业团队在第一代无矾粉条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了可漂浮的火锅粉,占据行业领先位置。未来,公司计划与1万家连锁餐饮企业、食堂建立直供关系,但目前能自给的红薯淀粉原料只占全部所需原料的1/3。
粉条大县积极求变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岳县周礼粉条已在老客户心中树起了品牌,支撑这3.3亿元产值产业的,是12万户手工淀粉加工作坊和30余万从业农民。
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提升,安岳县种植出高淀粉品种红薯,加工出的淀粉能卖7元/斤,粉条价格也更好一些。相比之下,外省的淀粉仅4—5元/斤,所以本地加工企业有时也到外省购买。
在安岳县农技中心副主任朱刚看来,当地粉条供不应求,带动农民增收明显,但确实需要改变小而散的生产格局。据介绍,依托40万亩红薯种植基地,安岳县正规划以周礼镇为中心,建红薯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全产业链的育苗、加工、销售、餐饮等。
原料基地不配套急需解决
在接受采访时,省农科院副院长黄钢告诉记者,崔秀荣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在农产品加工业普遍存在,即原料基地跟不上,在质量上就难以满足高标准的加工需求。
“以国外经验来看,但凡大的加工企业,都有自建的基地生产原料,其次是用企业提供的种子种出的原料,再次是收购符合质量的原料,否则一概不收。从国内情况来说,山东一些大的食品加工厂已发展了自己的原料基地。”黄钢表示。
相对来说,四川这方面起步较晚。黄钢解释,以前做的是低水平加工,因此不愁原料,到处收购就可以,不同品种、品质的混在一起。如今要做高质量的加工产品,对原料的需求可以说一下上了几个台阶,这时便显出加工企业和基地不配套的缺陷。
黄钢建议,加工业主可以依托当地政府,尤其是专合社的力量,例如像安岳这种有种植基础的,无需另起炉灶,只要在关键技术、品种上做统一规范化管理,在利益分配上获得共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在种植端的投资。“新国标只是行业上的最低标准,四川拥有最好的良种资源,应该做好基地培育和精深加工,从而使红薯大省成为红薯强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蒲敏1月6日上午,350余名市人大代表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豪迈坚定地步入雁江好莱坞会演中心,履行光荣神圣的使...
安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安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