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安岳新闻 > 正文

蒙泉潴湫题刻事 八功德水圣之清——圣水寺两处摩崖石刻文字解读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8-04 07:51   https://www.yybnet.net/

◇叶自明 文/图

内江圣水寺历史久远,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清代内江进士王果在《圣水寺新建集福慈塔记》中就称赞“圣水寺者,蜀国名蓝而中川福地也。”

圣水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寺后有洼岩,其内“一泉吐出,前潴为池,与中江消息,旱祷辄应。”因洼岩内泉水流出,终年不涸,形成水池,并与沱江(中江)相通,如果遭遇天旱就可以作为应急水源;其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圣水寺,洼岩亦称圣水岩。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2013年3月5日,圣水寺被国务院列为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圣水寺历史文化、佛教和古迹保护,以及以后将发挥作用等的肯定。内江在保护的同时,要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以圣水寺为载体之一,增强内江文化自觉,促进文化自信,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在圣水的石刻文字书法中,许多就具有历史、佛教、文化、艺术等内容和意义,亟需我们发掘、介绍和宣传。

关于圣水寺的石刻文字,在历代吟圣水寺的诗中都有描述。宋代内江县主簿蔡逸《游圣水兴慈寺》诗道:“拂石有唐碑,字老生莓苔。”明代卢师邵《题圣水灵湫》诗有“灵湫亭子今何在,一片残碑剔藓看。”明代张潮《奉和卢师邵<题圣水灵湫>》诗句:“空门水镜元虚寂,古篆虬龙尚结蟠。”圣水寺中留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当数《徐庆为亡妻阿谢敬造佛像题记》了。在观音殿千手观音石刻造像前面的东侧一龛佛像旁边,刻有造佛像题记:“毕七斋庆过。永为供养。时已乾宁三年(896年)十二月九日。因弟子徐庆为亡妻阿谢造。敬造一佛二菩萨一所。”这是在圣水寺发现的唐代有确切纪年的造像题记。在药师殿内,留存有宋内江县主簿蔡逸《游圣水兴慈寺》诗石刻文字;在圣水岩内壁上留存有明代赵贞吉《书圣水岩》诗石刻文字;其他还有两座明代牌坊,其一刻有高公韶(三峰)题的“宋兴慈院”、“圣水古刹”,其二刻有高公韶子高镛题的“素云深处”、“恬淡自如”,都是难得的书法珍品。至于清代、民国石刻文字更多。而其中有两处石刻文字书法因为辨识和残缺原因,非常值得探讨。

圣水寺已经流淌千余年的“灵泉”在寺内何处呢?就在今圆觉楼后面的洼岩即圣水岩内,流泉成池,被称为“圣水灵湫”,今称“灵湫池”,在明代宣德年间就已经被列为“中川十景”之一,嘉靖十四年(1535)巡抚李钦题有“圣水灵湫”。除卢师邵《题圣水灵湫》诗外,同时明代高公韶还有《和卢师邵<题圣水灵湫>》诗,称赞“步入招提眼界宽,灵岩圣水更堪观。”以及 张潮《奉和卢师邵<题圣水灵湫>》诗句“达人怀抱此能宽,石宇泉流自可观。万点声随清罄远,一池光照夜灯寒。”喻圣水岩为“石宇”即石屋子,其内的流泉自可观。他们都称赞圣水岩、流泉和泉池等景致。就在圆觉楼东侧泉池上面的岩壁上,有上下两幅横式摩崖刻字书法,字体为篆书,不仅一般人难以认识,即使懂得书法的也认识不一,特别对上面一幅是更难辨别明白。

在上面一幅摩崖刻字中,分为左右两部分。右部分是从右至左题书两字篆书,分别是“公式”“公式”;左部分是两题字后从右至左的题款,纵11行,横约20行,为隶书,因为风化严重,辨识困难。“公式”“公式”形字在我国权威的《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中都没有,参观者和书法界对此也莫衷一是。笔者鉴于它是圣水寺的重要景点,关乎内江地方文化,于是通过长时间多方查寻,终于在很偏僻的古文字资料中发现了它们的踪影。在明代闵齐伋辑、清代毕弘述篆订的《订正六书通》中,收集了“公式”字,被称为“古文奇字”,“古文”“奇字”即王莽时期规定的“六书”(即六种书体)之两种书体,泛指古文字。释 “冡”字,也就是“蒙”字的“古文”。《说文解字》中说:“冡,覆也。从公式、豕。”清代段玉裁对《说文解字》注释说的更清楚:“凡蒙覆、童蒙之字,今字皆作蒙,依古当作冡。蒙行而冡废矣。”就是“蒙”形字流行后,原来的“冡”形字反而废止不使用了。所以,《汉语大字典》解释“冡”字说:“覆;蒙住。后作‘蒙\’”。还有,在北宋初郭忠恕编著的《汗简》中,也收入有“公式”字,解释“蒙,出朱育集字。”可知来自朱育。朱育在《会稽典录》、《唐书艺文志》有传,生卒年不详,字嗣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好奇字,凡所特达,依体象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三国吴太平年间(256-258)仕郡门下书佐。后仕朝,常在台阁,为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后位至侍中,推刺占射,文艺优绝。著有《异字》2卷等。“”字在《订正六书通》中也收入,为“泉”字的“古文”。由此,我们有依据,可以辨识“公式”、“公式”为“冡泉”,也即“蒙泉”。而下面一幅摩崖刻字中,右面是从上至下一行楷书“民国十一年(1922)孟春月”款,然后向左是篆书“八功德水”,其中“水”只残存上面很少笔划,不被一般人注意,加之修饰填红时仅涂了前面的字口,所以被误认为是“八功德”了,意思就不容易理解。

圣水岩的“蒙泉”题字,应该是就圣水流泉的情景写照,即圣水岩内蒙覆、覆盖、遮蔽着的泉水。圣水流泉出自岩内,四季不竭,形成水池称为“湫”,所以有了“圣水灵湫”的著名景致。这是我们理解的表象。而在《易经》第四卦有“蒙”卦, “蒙,山水蒙, 艮上坎下。”即艮为山,坎为泉,山下出泉。泉水始流出山,则必将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又山下有险,因为有险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也就是事物发展初始必然是蒙昧的,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儿童纯正无邪的品质,这就是治蒙之道。其实这是以山下流泉情形比喻启蒙教育。我们在“蒙泉”题字后面的残缺小款文字片段中似乎可以进一步寻找“蒙泉”蕴含深刻内涵的些许答案。在可以辨识小款文字中,有“为战则□勇”“甲子□边防□□□师该所请”“自难强”“习兵□□教养练兵练军”“二三子”“对兹佛地”“身浴洗”“淘养”等,将其串辍大意应该是有“懂得道理与军事理论(知识)作战才能英勇, 甲子年边防军某师该所邀请,进行习兵而教养练兵练军,这些小子们,在佛地要以圣泉好好沐浴心智, 淘养洗净杂质,认真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意思。

关于“蒙泉”题字不仅圣水岩有,在湖北荆门市象山东麓也有泉称“蒙泉”,发现于隋代,当时象山称蒙山而得名。历代吟题刻石甚多,唐代诗人沈传师赋《蒙泉》诗:“京路马骎骎,尘劳日向深。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其中“可以洗君心”与圣水岩“蒙泉”题字寓意不无相同。而湖南石门县的蒙泉镇,因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途经此地,投宿花山寺,见山下龙潭泉水清澈,欣然命笔书“蒙泉”二字,后镌刻石碑,蒙泉因此得名。湖南桂阳县的英蓉峰下,有泉水甘洌,亦名蒙泉,井旁有宋刻“蒙泉”石碑。福建福州市榕庵后也有蒙泉,形如覆盂,大旱不竭,其旁镌刻“蒙泉”。我们圣水岩的“蒙泉”或因篆书难识,或因“圣水灵湫”所掩等原因而未彰显。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需要因时因事不断赋予新内容而发展,可以起到教育作用。

“八功德水”出自佛教语。据佛典称西方极乐世界有浴池“七宝池”,其中之水不象人的娑婆世界的水只能解渴,而是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为“八功德水”,又作八支德水、八味水、八定水。所谓八种殊胜功德即: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诸根。其水澄清无污染混浊,非常凉爽,味道甘美,轻软能够向上流,可润容和安神,还能消除饥饿,更能随着自己的善根而神奇欲热欲冷。题字者在圣水岩题“八功德水”是非常贴切不过的了,一方面出自佛典切合圣水寺佛教圣景,二方面以八种殊胜功德极力赞誉圣水岩泉水,三方面与“蒙泉”题字两者因泉水而有互相阐释意义。

至于两处题字者是谁,因为岩石风化和人为损坏,更无文献记载,目前无从知晓,这是非常遗憾的。但我们不妨从圣水寺内其他的题字刻石考察,或可发现一定相关信息,从而进行解谜。笔者发现,在圆觉楼的西侧岩壁上也有一处题字刻石,其上文字也是篆书,为小篆“圣之清”,左边保存有完好的小款:“甲子(1924)秋讲武余闲乐书纪盛 巴县陈泽霈”,有篆文印“戎生”。我们先说说陈泽霈及“圣之清”题字的由来。笔者2011年在编辑《内江历代书画名人》一书时,因收集“圣之清”题字刻石研究了陈泽霈,并在该书中进行了收录。

陈泽霈(1887-1954),字戎生,号一禅,重庆巴县人,又有称安岳人。清末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时任江西省都督府参谋长,1916年护国之役任云南护国军参谋长,后任川军第四师师长,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1917年4月第四师被裁去师长职,1919年5月授陆军中将衔。1923年任成都市政公所第二任督办(相当市长)。1924年应邀任赖心辉在内江圣水寺举办的四川边防军及陆军第一师军官讲习所所长。陈泽霈是一位儒将,离开军界后寓居上海和成都,闭门读书,研究书画篆刻,著有《一禅印集》行世。他与书法家赵熙,画家黄宾虹、张大千等关系密切,其成都三道街公馆“一庐”的匾额系赵熙手题,1930年黄宾虹就以精心之作《风轩水槛图》相赠。1932年秋,黄宾虹应四川艺术专科学校之请赴川讲学,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学生吴一峰经三峡入蜀到达成都,就下榻在“一庐”花园里的阁楼上。1952年陈泽霈任四川省文史馆馆员。1924年即甲子年秋时,陈泽霈在内江圣水寺的军官讲习所。他除担任所长和教授外,余暇更耽于翰墨,所以才有了“讲武余闲乐书”“圣之清”以“纪盛”,并将题字刻石保存至今。陈泽霈的题字刻石在寺内不只一处,药佛殿后汉墓西侧石壁上还刻有他的篆书“回头是岸”题字。

我们再谈“圣之清”及寓意猜揣。“圣之清”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下》,孟子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伯夷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为人清廉上。这可以说要做高尚的圣人,必须像伯夷那样有清廉的品质,伯夷是古代儒家推崇的清廉典范,清廉也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同时,我们是否也可以理解为陈泽霈借孟子“圣之清”同样是在称赞圣水岩泉。“圣”为圣水寺圣水岩,“清”指圣泉清澈透明纯净。

圣水寺是佛门清静之地,怎么会有军官讲习所呢?因为四川从民国建立特别是1918年的防区制以来至1935年川政统一期间,都处于军阀混战割据中。内江是交通要道,糖业经济发达,被军阀们垂涎,大小混战中多受其害。上世纪20年代初,内江为赖心辉所据,占据圣水寺庙产驻扎军队,开办军官讲习所,邀请科班出身而资历甚高的前辈中将陈泽霈任所长。从时间上讲,陈泽霈在圣水寺期间与该两处题字刻石时间是比较一致的。“蒙泉”题字刻石残缺内容记述了1924年“习兵□□教养练兵练军”,“八功德水”题款时间是1922年春天。再从题字内容上看,四者有相互诠释的特点,既赞叹圣泉又引申沐浴启蒙,更对在佛地练兵的无奈而呼唤“回头是岸”。陈泽霈虽然曾是一位统兵杀伐的将军,以其儒性还是期望“圣之清”。更从书法上说,都是篆书,“蒙泉”是“古文”大篆,其他都是小篆。在笔法结体上都极具功力,中锋用笔中有起收与运笔的粗细变化, 结体方圆结合而灵动,刻工非常精湛,充分表达了书法精神。目前,笔者虽然不敢妄断“蒙泉”“八功德水”就是陈泽霈所题,但是,我们从当时的背景和残存款识内容上可知其与陈泽霈及题字有密切联系,从书法上的一些共性讲,也存在陈泽霈所题的可能性。

新闻推荐

安岳县中医医院开展建军91周年系列慰问活动

本报讯(徐铭伟)为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安岳县中医...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蒙泉潴湫题刻事 八功德水圣之清——圣水寺两处摩崖石刻文字解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