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谢承爽
林凤镇地处安岳县城东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预防和减少外流人员贩毒、吸毒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局面。为扭转这种情况,在市县两级禁毒办的指导下,林凤镇深刻吸取教训,坚持“四大举措”“四个着力”开展整治。目前全镇外流贩毒人员逐年递减。
健全机构 因人施策 社区戒毒 “信息三报”
创新“四大举措”防毒控毒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凤镇就陆陆续续开办了很多乡镇企业,靠着敢打敢干的精神,一部分企业主腰包鼓起来了。随后,他们开始走出安岳寻找新的商机,随之,该镇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寻找致富的机会,林凤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目前林凤镇总人口3.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的有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0%。外出人口多,流动性大,难以管控,这是当地预防减少外流人员贩毒工作面临的难题。为此,林凤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将全镇划分为20个工作区,推行班子成员包工作区,驻村(社区)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干组,组干部包户的“四包工作法”。
摸清家底明晰重点,因事因人分类施策。针对涉毒人员低龄化的趋势,林凤镇结合普查,加强宣传控源头,对全镇14—65岁人员进行无遗漏排查,根据入学、就业、外出等情况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对排查出的9541名就近就业或在家务农人员,着力通过宣传,提高大家的防毒、禁毒意识。2015年9月的一天早上,一位大爷发现自家门口堆放着大量的空药瓶。他联想到自己听过的禁毒宣传,感觉其中必有蹊跷,立即向公安机关和镇禁毒办报告。经查,这一批用麻袋装着的药瓶有20多万个,曾装过含有麻黄碱的药片。吴某的报案,为公安机关快速侦破“9.29大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常年外出的11000人,该镇通过组长、组员代表、外出人员在家亲友等,进一步了解其就业地点、就业情况等信息,并采用邮寄信件、群发短信、微信等方式,加强对此类人员的禁毒宣传,引导他们积极举报身边的涉毒违法犯罪行为。
为扎实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林凤镇设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并配备了专职人员、专门场所。目前,林凤镇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均主动到工作站报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在有效根治以贩养吸、严防外流毒贩反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林凤镇人民政府被授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省级示范点。
为了对各村、各社区的人员情况进行动态管控,林凤镇建立了“信息三报”制度,即:要求村(社区)每月23—26日前上报例行排查的相关信息;在排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特殊情况要立即上报;上级安排的专门排查要进行专报。镇党委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整治外流贩毒工作专题研究,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如遇特殊情况,实行特事特议,有效防范新增外流人员贩毒带来的风险。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发生外流人员贩毒的,相关责任人将被约谈,情节严重的将被罢免。
一个平台 两个结合 三个到位 三项制度
落实“四大着力”确保实效
与“四大举措”相契合,林凤镇还着重抓好“四大着力”确保工作实效。
针对林凤镇外出经商人员多的情况,着力搭建“一个平台”广泛对外宣传。林凤籍商人、企业家与广东、重庆、福建、上海等地区保持着大量贸易往来,形成了众多商会和招商招工平台,林凤镇利用这些平台,定期开展禁毒宣传,向会员们宣讲吸毒的危害以及禁毒的意义。 商会会员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很及时,很有针对性,让大家懂得了很多禁毒方面的法律知识;将大力支持禁毒工作,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禁毒知识,做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公民,树立林凤人在外的良好形象。
林凤镇发动群众参与、举报,着力突出“两个结合”,加强重点预防,结合普查控源头,对辖区内人员、常年外出人员进行无遗漏排查,分门别类造册登记,点对点宣传引导。结合重点治理重实效,突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有前科的重点人员,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监控。
为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林凤镇推行班子成员、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层级包干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户户签订承诺书。近三年来,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累计安排10万余元专项经费,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同时,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据实加减目标分值逗硬工作经费补助,保证考核激励到位。
此外,林凤镇还着力完善了例行上报、随时报告、专门报告“三项制度”,巩固整治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小华)“太感谢资阳的‘的姐\’了,素质高!要不是她,我8000多元的手机可能就丢了。”近日,安岳小伙谭先生拨打...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