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烨
“双11”刚刚落幕,购物狂欢带来的“全民兴奋”仍余味未消。
近十年来,随着电商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动动手指就能购物,消费活动便捷得让人“上瘾”,同时也展现出令人瞠目的强势消费力,新的“消费时代”也随之到来。
今年“双11”当天,绵阳市电商企业交出了12.39亿元在线交易额的“成绩单”,较去年的6.22亿元销售额,实现成倍增长。但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电商大考”中,一方面是绵阳消费者火热地“买买买”,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绵阳造”产品不温不火的尴尬境遇。
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高“绵阳造”电商市场占有率?
不少绵阳电商认为,“绵阳造”不能一味地跟风打“价格战”,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优良服务,打响自己的品牌,才能卖得更多、走得更远,从根本上改变绵阳市电商买卖不平衡的局面。
面朝“蓝海”年轻电商点燃星星之火
“有一种难忘,叫家乡味道。我们要做的就是‘会走路\’的绵阳米粉。”当记者问到“一粉到”绵阳米粉创始人胡蔚为什么选择做电商时,他的回答不是商机、不是盈利,是情怀、是梦想。
今年年初,25岁的胡蔚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选择和两个朋友一起创业。“一开始的米粉包装简陋,朋友普遍反映味道虽好,但没有卖相,用户体验做得不够,我们就改进。”胡蔚告诉记者,那一段时间,他们忙得连轴转。注册商标、联系包装公司、掌勺炒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双11’零点钟声一敲响,网页上的交易额和订单量就开始不断刷新,让我们有点手忙脚乱。”胡蔚一脸满足地表示,从11日到14日,“一粉到”的销量高达5万包。“我们的满足就是,能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绵阳米粉送到每一个远方的客人手中。”
同样是“90后”的高雅,作为绵阳市最早一批踏入电商行业的淘宝卖家,已经连续四年参与“双11”大战了,“今年订单量的暴涨已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与往年相比,交易额至少增长了7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胡蔚、高雅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绵阳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施展才干,他们充满热忱、满怀梦想,带着一往无前的冲劲,驰骋在“电商”这片蓝海。
心存隐忧本土企业直抒发展困境
当传统企业“触网”成了趋势,本土企业要如何在“双11”冲销量,如何在电商企业的千军万马中突围而出?
“‘双11’就是拼折扣,促销期间动辄\‘全网最低’的价格虽然吸引了消费者,但也榨干了供货厂家的腰包。我认为照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可持续的。”绵阳良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泓润认为,与其搞一个购物节来吸引消费者,不如扎扎实实地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他认为,无论是电商,还是实体店,本质上都要拿商品说话,回归到品牌与质量上来,“只有守住我们的\‘底线’,拒绝参与恶性\‘价格战’,绵阳电商才会迎来真正的发展春天。”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是制约绵阳市电商行业再进一步的症结所在。
“目前,绵阳市电商企业80%以上集中在高新区、科创区、涪城区和游仙区。”市电商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有的县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高,应用电子商务推动产业发展的手段不多。同时绵阳市也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销品牌。“在工业领域绵阳市仅有长虹、九洲打出了品牌,在农业领域还没有像安岳柠檬、仁寿枇杷这样在省内外叫得响的品牌。”
破冰发展“一号工程”打造电商强市
对比“天猫”取得“双11”当天交易额1682亿元的傲人业绩,绵阳市电商企业12.39亿元的交易额虽略显单薄,但不容小觑。
今年以来,绵阳市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一号工程”战略部署,以开展网销品牌、本土电商平台、电商集聚区培育为抓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数据最具说服力:今年1-9月,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70.5亿元,同比增长28.94%。全市电商企业达4300余家,电商平台54个。
有了成绩,就有了“野心”。打造“中国西部电商城”,就是绵阳市电商行业发展的目标。
市电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绵阳市将从产业融合、品牌建设、引进培育、功能完善、配套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速推进全市电商产业发展。绵阳市将进一步包装、推广特色优势“绵阳造”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网销品牌,力争2017年全市培育知名区域农产品网销品牌20个,培育壮大重点工业品网销品牌10个。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旗舰平台”培育计划,充分利用省、市两级电商产业引导基金,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绵阳产业特色的网上专业市场,提高本土专业领域垂直平台的带动辐射作用与竞争力。
当“绵阳造”享誉全网,当“绵阳造”畅销全球,当“绵阳造”成为每个绵阳人的骄傲……那时,绵阳电子商务交易额何愁4000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建伟)11月9日,资阳日报社、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三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本单位相关人员一行,到联系帮扶的安岳县朝阳镇双岔村和毛店村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