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资阳市人民医院
对重症病人及时转诊。
家庭医生梁书章在给村民测量血压。全川首例合作式分级诊疗样本 成资一体化医疗合作重点
□ 本报记者 曹礼芹
6月6日晚10时许,来自雁江区伍隍中学的高考考生刘某突发急性阑尾炎,来到市人民医院,面对其“我想参加高考”的诉求,省人民医院驻市人民医院专家冯仕彦、邓小凡等医生采取保守治疗,并全程做好监护,让其顺利完成了高考。
自2016年8月24日,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市人民医院以来,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员双向流动和病人双向转诊等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
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端服务,是资阳市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资阳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卫生计生资源大幅增加、深化医改取得实质进展、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科技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人口计生工作稳定发展……多项工作居于全省第一方阵。
全面着力加强公共服务
呵护蜀人原乡长寿基因,全市百岁老人达332人
2013年3月15日,雁江区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目前该区百岁老人上百人,小院镇的曾庆玉老人以111岁高龄成为该区最长寿的人。截至2016年12月,全市百岁以上老人有332人,90岁至99岁的老人达1.21万人。
“十二五”期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74岁提高到75岁,婴儿死亡率从5.35‰下降到3.56 ‰,“一升一降”背后是资阳市向全民健康迈出的一大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项目推进有力。政府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从10元提高到40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96.4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93.8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7%,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62.87%、 52.83%。
突出“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工作理念,不断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重点疾病监测和预测预警机制,强化免疫规划的实施,全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下降。慢性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死因监测、精神卫生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检验检测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市疾控中心流感、手足口、麻疹、HIV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鉴定水平全省领先。
全力打造“优生促进”品牌,推进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以及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建设新生儿疾病筛查“妈咪宝贝屋”,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和均等化服务,免费生殖健康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推行自愿免费婚检,在安岳县、乐至县试点开展免费婚检和免费孕检“一站式”服务。资阳市连续五次在全省孕优项目室间质评中优秀率达100%,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12年至2016年,全市共出生人口189856人,年均自然增长率2.49‰,保持了适度的低生育水平。
持续用力推进深化医改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017年春节期间,安岳县永清镇江桥村7组村民杨开祥突发疾病,打电话联系到村医杨杰,初步诊断为脑溢血,通过永清镇卫生院转诊送到安岳县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救治。
2014年,资阳市实施分级诊疗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口支援、远程会诊、规范双向转诊流程等方面综合发力保障患者基层就医。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二五”时期,全市共投入中央、省、市卫生计生经费达36.49亿元。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卫生计生机构达到3675个,床位总数达15862张,比“十一五”期末增长70.03%,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18420人,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5.9%,每千人口实有床位数6.3张,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1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81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雁江区人民医院、雁江区中医医院、安岳县中医医院、乐至县人民医院、乐至县中医医院均异地建设落成了新院区,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了县级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龙头作用。在对口支援方面,用县包乡、乡包村的方式逐级向下延长帮扶,落实对所辖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远程会诊方面,县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与县级医疗构建了远程会诊,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达42%。在规范双向转诊流程方面,目前,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与2所二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每所二级以上医院至少与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2016年全市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人次235.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62%,住院人次15.8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4%,床位使用率达到101.61%,县域内就诊率达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在实施分级诊疗的同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实行药品“零加成”,让利患者1.4亿元,药品价格较改革前平均下降18%。2016年,这一举措扩展至市级公立医院。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强化了对诊疗行为的监管和费用控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这几年我身体有点不舒服就会给梁医生打电话,梁医生也成了我亲人。”乐至县东山镇高山庙村1组的村民谢瑞荣感叹道。自从与村卫生室医生梁书章签订签约服务协议后,他感觉不舒服了便第一时间联系梁书章,梁书章也很快就到他家里提供诊疗服务。梁书章平时也会给他测量血压、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医学科普资料,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指导。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共有像梁书章这样的家庭医生3161人,累计签约家庭756207户,人数2266974人,签约率达到85.18%。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100%。
为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引进临床新技术80余项,向基层推广卫生适宜技术30余项,获得省级医学科技进步奖(青年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9项,约占全市科技进步奖的1/3。以局市合作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所,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重点专科初具规模,纳入国家中管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由“十二五”初期的6个发展到目前的12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由4个发展到目前的11个。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95%以上的村卫生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率达53%。
针对资阳城区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2015年12月31日印发了《资阳市城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建区域联盟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有力地促进了资阳市城区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资阳城区群众就近就能享受省级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积极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民营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服务量和床位数分别达到全市的16%、13%、10%。
精准发力实施健康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现“微支付”或“零支付”
雁江区东峰镇双堰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宗付被右侧股骨头坏死折磨了4年,走路一瘸一瘸的,走不到500米就无法支撑。2017年1月3日住进市中医医院(雁江区中医医院)骨科,专家对其实施了手术,于1月26日康复出院,花费23055.79元,结账时自己却没出一分钱。目前42岁的刘宗付已去广东打工。
因病致贫是导致贫困群众长期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资阳市,一人患病,全家致贫、因病返贫等特点突出,占贫困总人口的60.87%。为此,资阳市印发《中共资阳市委、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医疗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出台了《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治救助实施办法》和《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救治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一减免四保险一救助四基金”八个梯次保障政策,实现保障对象医疗费用实际支出在10%以内。
不仅让贫困人员看得起病,还想方设法方便贫困人员看病。市卫生计生系统印发了《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工作推进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人员数据库,先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病情况摸底调查,共摸排建档立卡贫困人数156593人(不包括重复调查人次)。组织成立了以市级医院为指导,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为主体,镇、村基层医务人员配合的病情诊断服务团队,分时间段到各个乡镇针对贫困人员开展集中诊疗活动,并根据具体患病情况,分类制定疾病治疗措施及方案:对能够一次性治愈的,集中力量安排到定点医院救治;患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住院治疗;需要维持治疗和健康管理的,在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和健康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四级医疗机构定点帮扶救治制度,由四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务人员组建“3+2”服务团队,即每一位贫困人员均有由村医、乡镇临床医生(含中医)和公卫医生、县级指导医生和市级指导医生组成的服务团队。严格执行了各项扶贫优惠政策,贫困人员看病一律先诊疗后结算,各医疗机构开设了卫生扶贫专用窗口或绿色通道,只需凭身份证件或贫困人员医保卡即可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市委相关要求,对贫困人员医疗费用首先减免5%。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落实分级诊疗、严格执行医保报销目录、严格禁止过度医疗行为,通过处方点评、审查病历、约谈相关人员等方式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确保贫困人员就诊都能够得到合理、合规的治疗。
2016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34970人次,其中门急诊19699人次,住院15271人次,贫困人口住院就医总费用5468.34万元,其中个人自付95.82万,个人支付比例仅为1.75%,达到了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微支付的目标。
齐心协力树好行业形象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夯实事业健康发展支撑
今年以来,市卫计委把作风建设作为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作风建设的通知》《资阳市卫生计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资阳市“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把2017年确定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年”,要求系统上下联动,紧紧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两条主线,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领导带头,突出从严从实,突出考核奖惩,重点围绕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良行为、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庸懒散浮拖”、吃拿卡要、“为官不为”、“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深入抓、常态抓,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树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新形象。
卫生计生工作直接关乎民生民心。市卫计委负责人表示,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不忘初心,抓实作风转变,下足“绣花”功夫,深入推进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一优化、两提升、三突破”的奋斗目标(医疗卫生计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业、医院管理创新和卫生计生工作在全省的排位实现突破),为健康资阳和美丽怡然资阳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父女合影。□汪雪6月22日,安岳的高考生付川询以675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2017年资阳高考理科第一名。一时间,安岳公安工作群里热闹异常,祝贺声、讨论声持续不断......原来,付川询是安岳县公...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