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5年,安岳县累计投入4.3亿元,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万人减少到7万人。
2016年,整合投入5亿元,实现43个贫困村退出、2.5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取得首战全胜。
2017年,计划整合投入7亿元,实现41个贫困村退出、2.1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
数字背后,饱含着全县干部群众下好脱贫一盘棋、绣出富民幸福花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安岳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紧紧聚焦“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共享新农村”目标,按照“4567”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抓落实。
精准“四个环节”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走进长河源镇黑塘村村委会大院,墙上的公示栏里,贫困户名字一目了然。
村干部告诉笔者,黑塘村以前没有集体收入项目,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自给自足。后来引进业主种植柠檬等经济作物,村民收入逐步增加,但村里仍有一些贫困户。驻村工作开展以来,为对这些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专门召开了村民大会,详细讲解文件政策;贫困户也按规定填写了申请,并接受了入户调查;村里随后召开村民代表会,民主评议初选贫困户,再进行张榜公示,每一步都让村民心里十分“敞亮”。
这是安岳县精准识别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典型范例。为保证精准脱贫,安岳县狠抓识别、规划、实施、验收四个环节,实现对象精准、布局精准、推进精准、成效精准,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抓住识别环节,实现对象精准。安岳县结合“八个比对”采取拉网式甄别做好对象精准识别工作,实事求是准确界定,将不符合条件的“四类对象”清理出来,将符合条件的残疾户、受灾户、因病致贫户等人员及时补充进去,完善了“六有”信息大数据平台,基本实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对象精准。
抓住规划环节,实现布局精准。着眼长远规划,先后出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等4个规范性文件,与基础设施等10个扶贫专项方案形成了“4+10”组合拳,为今后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着眼当前规划,先后印发《2017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6个规范性文件,编制2017年22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形成了多级联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着眼标准规划,先后印发《贫困对象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2017年贫困村建设项目资金安排标准等规范文件》,与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出台的安全住房等多个项目建设标准规范性文件形成“2+N”组合拳,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的退出及项目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抓住实施环节,实现推进精准。贫困村“贫”在哪里、贫困户“穷”在哪里,如何找准穷根因村因户施策抓落实?安岳县委、县政府找到了方法:着力层层联动,快速有力抓落实。市、县联系领导和乡镇、贫困村干部一道,带头组织实施,带头解决矛盾困难,带头督促落实,凝聚工作合力,精准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计划牵头部门围绕脱贫摘帽具体指标和扶贫专项计划的具体要求,千方百计整合项目,将行业职能资源转化为扶贫优势,圆满完成目标任务。驻村工作组统筹责任落实,整合第一书记、农技员、乡镇包村干部力量,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乡镇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指标抓规划、抓监管、抓落实,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有力推进。2016年,安岳县“五个一”驻村帮扶成效显著,获得了省考核组的充分肯定,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为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抓住验收环节,实现成效精准。定期开展全县性的督导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督促落实。按照贫困村退出“一低六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组织全覆盖的验收考核评估,确保实现有序精准退出。
突出“五大创新” 提速脱贫奔康进程
5月27日,县委宣传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挂联贫困村——石鼓乡大象村,集中开展首轮脱贫攻坚“六个一”帮扶活动。
在大象村田间地头,干部职工与贫困群众同劳作、共话桑麻;在贫困户家中,干部职工与贫困户聊家常、听诉求、讲政策,同吃农家饭。通过召开脱贫攻坚院坝会,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等,收集到意见建议13条,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8件,充分发挥了帮扶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扶贫“生力军”“突击队”作用,让贫困户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信心,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结对帮扶干部助力脱贫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安岳县突出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特困户帮扶、内生动力激发、结对帮扶成效“五大创新举措”,提速脱贫奔康进程。
突出贫困村退出创新举措。安岳县创新实施贫困村“四个一”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致富主导产业发展和新村聚居点建设,切实夯实贫困村软件和硬件基础,提升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突出贫困户脱贫创新举措。创新实施贫困户“三个一”活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着力实施贫困户“产业+技能+就业”活动,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致富产业、一致富实用技术、一就业人员。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着力实施贫困户“社会保障+机制扶贫+救济救助”活动,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社会保障作兜底,一机制扶贫作支撑,一救济救助作补充。
突出特困户帮扶创新举措。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加大对特困户的帮扶力度,设立了村级特困户帮扶基金、县级特困户帮户基金。投入857万元,设立村级特困户帮扶基金;投入50万元,设立了县级特困户帮户基金。以股权量化的形式全部分配给特困户,实行“脱贫出、受困进”动态管理,为特困户实现“一超”“两不愁”目标注入发展活力。投入205万元,设立了2017年贫困户内生动力发展基金,50%用于特困户帮扶,50%用于内生动力活动开展,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能力。
突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举措。创新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文明家庭”评比、特困户帮扶、文化体育等“五大活动”,切实增强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和主动脱贫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突出结对帮扶成效创新举措。创新实施共学一次扶贫政策、共商一次扶贫措施、共叙一次农家话语、共吃一次农家饭菜、共干一次农家活儿、共解一件农家困难“六个一”帮扶措施,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心灵距离,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截至目前,先后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万余人次,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20余个方面、上万条帮扶措施,解决具体困难4000余件。
建立“六大机制” 注入脱贫攻坚活力
对近阶段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推进扎实的乡镇授予“流动红旗”,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乡镇给予“黄牌警告”,并开展脱贫攻坚业务培训……这是今年安岳县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的主要议程。
安岳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建立了协同推进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暗访督查机制、排位通报机制、后进约谈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将责任明确到各级各部门,压力传导到每名干部,通过会议、文件等方式贯穿全过程。
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全县统筹安排,组织力量对全县攻坚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估,实现督导评估全覆盖,为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建立暗访督查机制。由县脱贫办、县纪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等定期深入乡镇、村开展暗访检查,查找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建立排位通报机制。按不同任务、不同层次,分类对乡镇、贫困村进行全县拉通排位,分别进行周通报或月通报,对工作推进得力的予以“流动红旗”表扬,对工作滞后的予以“黄牌”警告。
建立后进约谈机制。对脱贫攻坚排名全县倒数5位的乡镇、部门,进行约谈提醒或诫勉谈话,提高其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工作推进同步、有序有力。
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脱贫攻坚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严格落实目标考核管理,并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识别和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有力提升干部推进工作的活力。
突破“七大重点” 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预计七月中旬,15亩红薯毛收入将达到3万元。”日前,在乾龙乡迴龙村,村妇女主任许高丽正在村集体经济的地里查看试种的优质红薯长势。她高兴地说,未来我们村贫困户将种植80多亩免费的优质红薯。而这,就是2017年安岳县实施“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给这个村及贫困户带来的增收喜悦,也是安岳聚焦产业扶贫、为民富民的一个缩影。
突破产业扶贫。立足区域优势资源,全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有一个或两个以上脱贫致富产业,实施“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发展各种致富产业,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助力贫困户脱贫奔康。按照“致富小康产业园+扶贫”“庭院经济+扶贫”模式,在村集体组织引导下,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基地600亩、蔬菜生产基地200亩、水果生产基地630亩、中药材等其他生产基地300亩,养殖业发展10.3万头,水产养殖发展1782亩。
突破就业扶贫。积极组织县内外企业在全县举办现场招聘会,实施“春风行动”、创业贴息信贷、劳务输出、居家灵活就业等活动,全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就业,年均推荐贫困户就业超过10000人次。
突破基础扶贫。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通村硬化路、文化室、卫生室和通信网络建设进度,完全实现村村有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便民服务室目标,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突破新村扶贫。坚持把贫困村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主战场,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结合贫困村实际,着力统筹规划,整村推进,因地制宜,产村相融,考虑地域差距适当倾斜,统筹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
突破社保扶贫。加大对低保户兜底保障、特困户集中供养、贫困残疾人补贴力度。每年投入7000余万元用于特困人员供养,投入1800余万元用于贫困残疾人扶助,年均约1.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保障。
突破医疗扶贫。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集中诊断病情,分类制定治疗措施,定向落实医疗机构,全域全程包干负责。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报账37420人次,医疗费用总额9708万元,个人承担176万元,个人支付比例为1.7%,其中零支付6459人次,实现了贫困患者零支付或微支付。
突出能力扶贫。坚持把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和能力作为根本的治贫之策,创新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贫困技能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创业。
“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共享新农村”是安岳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县各级扶贫干部将继续以“爬坡上行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奋力拼搏、激流勇进,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国华记者黄建伟)“筹集资金400余万元,通过实施阳光家园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就学、贫困母亲‘两癌\’专项救助等项目,精准帮扶贫困户4000余人...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