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黑塘村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发展特色产业
本报讯 地里刚栽下了白玉参的苗子,一株株柠檬苗长势正旺,安装不久的光伏发电站实现了并网发电……如今,在安岳县长河源镇黑塘村,这一个个先后落地的项目,正改变着黑塘村集体 “一穷二白”的面貌。5月25日,长河源镇党委委员、黑塘村第一书记唐德双高兴地说:“过去,黑塘村是个‘空壳村\’,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现在,村集体依托这些项目,一年有 5万多元的收入。”
去年,安岳县出台政策,对全县每个贫困村支持不低于200万元的扶贫资金,这笔资金除帮扶贫困户、村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外,还可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唐德双说:“考虑到我村地处高速路口,通村公路也打通了,交通便利。去年9月,我们引进业主投资100多万元种植230亩柠檬,当时业主遇到资金缺口,村集体就投入了20万元到柠檬园,并与业主签订协议到2028年,每年可实现保底分红2.5万元。”
去年8月一个偶然机会,一家公司到黑塘村推销光伏发电设施并介绍了国家支持光伏发电的扶贫项目,黑塘村“两委”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光伏发电是一个低成本、无风险、收入稳定的项目。此后,黑塘村投资10.8万元向该公司采购光伏设施,到去年12月建成一个1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黑塘村村支书彭位学说:“公司负责为我们安装、并网和维修,承诺保证25年的正常使用。从建成至今已卖3000多度电出去了,每卖一度电我们收入0.4元多、国家财政还要补贴0.4元多。”
黑塘村找到的另外一个项目就是白玉参了。今年2月27日,本报以《好吃又好卖 一亩产值六七千》为题报道了雅安市名山区农民种土耳苕的致富故事,引起了长河源镇党委的关注。镇党委书记蒙志鸿带领镇党委委员、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黑塘村干部和业主专程到名山考察,采集土耳苕样品并送到成都检测化验,证明其“富含硒”,大家一致认为土耳苕“经济效益好,种植不难,适合这里的气候”。于是,村干部们为土耳苕取了一个 “高大上”的名字——白玉参,并在今年4月与意兴家庭农场达成共同发展100亩白玉参的合作协议。
唐德双说:“村上在白玉参项目上投入了32万余元,与业主合作5年,每年我们按投资额的7%保底分红。等业主达到一定的利润,我们还享受二次分红。”
“向这3个项目投入的每一笔资金,都要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贫困户代表会,举手表决。一年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5万多元。”彭位学说。
为保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黑塘村还请驻村农技员联系专家对业主进行指导,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真正让项目发挥稳定的效益。
(肖良 本报记者 周金泉)
精打细算
把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
新闻推荐
在川中丘陵安岳县,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一株柠檬树的故事。90年前,安岳人邹海帆从华西协和大学(现华西医科大学)加拿大籍教授丁克森院子里,将1株从美国带回来的尤力克柠檬苗带回安岳。从此,这株柠檬在安...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