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莉
这个春节,资阳市安岳县岳新镇桃坝村的90后农民许强过得不一般:他和相恋5年的女友周丹在农村老家办了婚宴,正式有了自己的小家。小两口决定趁着春节假期好生谋划一下未来,这对90后小夫妻决定,从马年开始,不再给别人打工了,要自己创业。
春节大假后第一天,有媒体报道称马年已现“用工荒”。放着大把的打工机会不要,为啥要选择更加艰难的自主创业路?“和父母那一代农民不同,我们这一代人心要‘野\’些。”许强这样解释。
今年23岁的许强有着丰富的打工经历。2008年从县职中毕业后,便开始在县城里的饭店、茶馆、KTV当服务员,每个月千把块,“钱太少了,不够用,而且也学不到啥子东西,没晋升机会。”
一年后,许强和周丹走出四川,一起去浙江一节能灯厂打工,在流水线上“打灯芯”,工资也逐渐从开始的几百元,涨到了4000元左右。收入不错,但自己创业的念头已在两人的心里滋生。许强告诉记者,身边越来越多的同龄人都有这种想法,用一个时髦的说法,大家都在想咋个“转型”。
学历不高、掌握的技术有限,没有什么本钱,这是大部分农民工的短板。但许强和周丹都觉得,只要有心,转换观念,总能找到“空间”。
去年底,两人开始把目光从大城市转向山区,“试水”练起摊来——借了两万元买了辆二手面包车,到贵州山区赶“转转场”,也就是拉着货物每天去各乡镇摆摊。“经济发达的地方这种方式已落伍了,但在偏远地方还挺有市场。”他们把目标集中在“大百货”上,主要卖衣服,一周7天赶5个场,剩下的1天去市区批发市场进货,另一天可以休息。“这活儿比打工还累!”不过,临近春节最多的一天卖了3600元,可把两人高兴坏了,更坚定了今年要继续创业的决心。许强琢磨着,新的一年要适当地“提档升级”:“今年打算去牵根网线,一是可以看一下网上进货的渠道,二是想多了解市场信息,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的创业线索。”
新闻推荐
8月18日清晨5点半,晨光熹微间,安岳县和平乡五井村一处荷塘,“采莲女”唐文苹已经背着背篓,采摘下一捧染着露珠的莲蓬。“咔嚓”一声,她用手机把莲蓬定格,三秒后,这张照片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16日,她在手...
安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