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自贡 今日荣县 今日富顺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今日富顺 > 正文

一座“味道”滋养的城市 “千年之约·豆花等你”全川媒体走进富顺采风

来源:达州日报 2019-04-26 09:34   https://www.yybnet.net/

明月楼及桂香池

味道香辣酱展览馆里逼真的道具豆花及蘸水

文庙里壮观的棂星门和状元桥

赵化古镇新华街

一抔井盐美味蜀地千年,一座文庙开启炽盛文风,一碗豆花儿香飘沱江两岸,一座古镇蕴育变法志士。

富顺,川南自贡的百万人口大县,公元567年北周设富世县,976年北宋定名“富顺”,至今千年不变,自古因水而兴、因盐而富、因人而名。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4月18日,借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2018年度四川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会之机,“千年之约·豆花等你”全川媒体走进富顺采风。近百位编辑记者怀着景仰之情与好奇之心,听盐史,瞻文庙,品豆花儿,逛古镇,探寻这个“千年古县”“才子之乡”的厚重历史、文明密码和城市性格。那些景,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让我们情动于心,流连忘返。

井盐:

一道穿越千年的味道

富顺,“富裕和顺”之意。从其得名我们可以想见,千年前的富顺是何等富庶。富甲一方的背后,是无数口盐井。

宁可餐无肉,不可食无盐。盐,人类传承的味觉认同,一种必备的生活物资,古代重要的税收来源。文献记载,富顺盐业起始应是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6—88年)。

唐朝时期,富世盐井深达57.6米,月出盐3660担,剑南道“惟此最大”。宋太祖赵匡胤时代,富顺盐井增至14口,年产量117万余斤。明朝初年,富顺盐业从元末战乱的衰败中逐渐恢复,至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4年),年产37万担,居全省首位。后来由于政策失误和宦官谋利,盐井失修,盐业凋敝。但不久富顺又发现了储量丰富的井盐富矿,建起了方圆三四十里的自流井盐业区。到雍正八年(1730年),年产量达25万担,富顺盐场与犍(为)乐(山)盐场并驾齐驱,号称“金犍为,银富顺”,成为川盐两大中心。

及至近代,富顺井盐见证过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席卷长江中下游地区,淮盐不能上运,两湖告急,朝廷被迫准许“川盐济楚”。由于市场拓宽,富顺盐业狂飙突进。光绪初年,已拥有盐井707口,煎锅5590口,年产食盐40万担,占全川产量一半以上。

抗战时期,富顺井盐再济国难。1938年产盐456万担,销往川、康、滇、黔、湘、鄂、陕各省。后随着行政区划几次调整,富顺盐井绝大部分划归自贡市,曾经繁盛千年的盐业至此淡出历史舞台。

我们到富顺采访,只在城区看见一口被保护起来的古盐井遗迹,当年烟火缭绕、水汽蒸腾的场景,早已湮没于岁月的深处。多少盐帮巨贾,成为历史天空闪耀的繁星;多少风云传奇,化作青史上流传的文字。从富顺人自豪的讲述和博物馆的展陈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富顺曾经的繁华与富足:遍地的盐井,高耸的天车,硕大的锅灶,熊熊的炉火,翻滚的卤水,洁白的盐晶;盐工挥汗如雨,挑工肩挑背负,河面千帆竞发,码头商贾集散……

我在想,那时的富顺,空气一定是咸咸的湿湿的,这咸湿的风,吹拂了近两千年。富顺的盐,调味过汉赋唐诗,滋养过宋人骨气,给力过康乾盛世,助长过抗战血性……

穿越千年时空,富顺井盐厚养芸芸众生,名重蜀中风物——富顺的历史,就是一部有滋有味的盐业史。凿井,汲卤,煎煮,一代代盐工传承创新,用辛劳与汗水,成就了舌尖上的味道,同时书写了人类科技史传奇——1835年,富顺盐工耗时13年,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燊(sh)海井!

文庙:

一个古县的文风标志

富顺因盐而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教育。除政府兴办的官学外,私塾遍及城乡,勤勉劝学成为一方风俗。而国家级文保单位文庙,就是富顺崇文重教的见证。

文庙位于老城中心,背靠神龟山,三进院落,保存完好,面阔46米,纵深160余米。建筑群雄伟庄严,斗拱飞檐,雕刻精美,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和官办的学宫。

走近文庙,红墙环绕,大门处镌刻着“数仞宫墙”四个遒劲大字。入得门来,但见石坊棂星门高耸,12根冲天柱刻饰抱柱滚龙,左右匾额分刻“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四字,横额额匾上刻“十八学士”和“五老拜寿”人物浮雕。其前是泮池,拱形的状元桥飞架池上,九条镂空石龙滚卧桥面,只有新科状元祭拜孔子方能打此经过。

棂星门后面是建筑群的第一个院落:正面是大成门,歇山式屋面,屋顶覆黄色琉璃瓦,四条九曲蟠龙分据两侧,正中饰五彩宝顶。从大成门往里,便是第二个院落:正面是大成殿,其前是举办祭祀活动的月台,台前正中九龙丹陛仰卧,三层镂空石雕繁缛考究,是富顺文庙石刻的代表。绕过大成殿,则是第三个院落:正面的崇圣祠为明清重檐式斗拱建筑,面阔28米,进深19米,气派壮观;祠内供奉着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浓墨重彩,仪态端然。再往里走,就是最后一座建筑敬一亭了。

据导游讲,富顺文庙有“五绝”。一是棂星门中间一组石柱通高12.8米,超过山东曲阜孔庙棂星门10.34米的高度,乃国内文庙之最。二是大成殿高30米,面积532平方米,国内罕见。三是孔子阴刻石像奇特。该石刻立于敬一亭,人物不着冕旒,线条明朗简洁,衣着飘逸,神态逼真。《富顺县志》载其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翻刻而成。四是300多条雕龙或飞、或伏、或盘,大者气势豪迈,小者巧夺天工。五是崇圣祠屋顶正脊宝鼎站立着一尊肉眼难以看清的露阴裸男塑像。孔庙乃神圣之地,出现世俗裸男委实令人费解。

穿行于文庙,脚下是溜光的青石板,视界是朱红的华堂,一柱一梁,一窗一瓦,尽显岁月的芳华与沧桑,安静地诉说着古人求学的热情与定力。欲知窗外事,先读圣贤书。我们仿佛看见,一个个士子鱼贯进出的沉稳身影;我们仿佛听见,一个个士子摇头晃脑吟诵的顿挫声音。而今天的人们,似乎已经少了些宁静致远的心境,多了些急功近利的浮躁。

富顺文庙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清道光年间重修。据说“才子之乡”的由来与此关联甚切。汉唐时代,富顺尽管盐盛民富,但僚汉杂居,文风不举。1042年,著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的第六年,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鼓舞,周延俊于是倡修文庙,亲自主讲,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由是文风大炽,仅宋代进士就达67人之多。

富顺历代共考取了238位进士、807位举人、863位贡生,走出了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的晏铎和“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近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和“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仁,以及当代四川报纸副刊界领军人物伍松乔等。

唯一遗憾的是,“才子之乡”虽然人才辈出、美名远扬,但是文庙状元桥一直没人走过,因为没有出现一名状元。不过,富顺人并不失落。2014年,县政协拟定严格标准,梳理九个领域的近现代人士,初步认为符合“才子”称号的达155人。

豆花:

一座城市的餐桌标配

一张方桌,三五食客,数碗嫩白豆花儿,几碟浓香蘸水,这就是富顺老百姓餐桌上的标配。

豆花儿,是富顺的城市之“花”。制盐产生的母液“胆水”,是豆浆点卤的上品。过去盐帮和商人云集,富顺豆花儿早已驰名全国。

豆花儿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西汉淮南王刘安因一次偶然发明了豆腐,三国时豆腐制作工艺传入富顺,豆花儿的发明当在其后。

富顺人编故事说,豆花儿的起源颇为有趣。一天,一个富顺盐商来到当地有名的朱氏餐馆,点名要吃豆腐,可是左等右等,豆腐就是不上桌。盐商实在等不及了,让朱老板端来正在熬煮、尚未完全凝固的嫩豆腐,就着厨子给备的辣椒水蘸着下饭。咦,怎么这么好吃?!于是一种新的美食诞生了。后来,豆花儿蘸水配方经过无数次改进,终成一方名吃。

富顺豆花儿以其“滚嫩绵白”、蘸水“辣麻香鲜甜”闻名于世,洁白如雪、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清香爽口的特点,让无数食客大呼过瘾。其蘸水可不是常见的麻辣风格,而是融入了大料、八角等众多香料,拌油熬制时也加入了丁香、肉桂、紫草等中药材,难怪独树一帜。

富顺有一怪,早上吃干饭。富顺人吃豆花儿很是讲究,豆花儿、蘸水、米饭是必不可少的“三件套”。其过程是:将豆花儿用竹筷轻轻挑到汤匙或碗里,再用筷子夹适量蘸水凃抹于豆花儿之上,然后将豆花儿掺和着米饭吃。如果觉得蘸水太辣,可喝一口窖水(当地人称甜水),味蕾的酣畅痛快,不摆了。

倘若还嫌不够味,可学孔乙己的慢吞样,剥几枚蒜瓣,用筷子压碎,取几叶茴香,一并置于蘸水中调味,再慢慢品呷——这哪是吃豆花儿,分明是一场才艺秀!他们悠哉乐哉享受的样子,让吃相生猛的我等相形见绌,酒店服务员更是捂嘴偷笑。唉,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今哪会学斯文。

富顺人固执地认为,豆花儿就是他们的乡愁,就是他们舌尖上的家乡味道。如今,富顺豆花儿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县城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几百家豆花儿餐馆。而蘸水制作的繁琐,已被美乐食品等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所取代,即买即食的香辣酱系列,被做成了年产值3亿元的大产业。

古镇:

一位仁人的成长记忆

从富顺县城沿沱江南行40公里,泸自公路左侧,一片起伏的浅丘之间,安卧着一个形如脚板的古镇,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赵化古镇。

赵化古镇三面环水,沱江在这里深情地绕了一个弯,给古镇一个大大的拥抱。这里水流平缓,航运发达,过去是井盐等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古镇建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是名副其实的川南名埠。

遥想当年,码头是何等繁华热闹:沱江帆樯林立,渡口人喧马嘶,店铺沿街排开,南来北往的人们怀着丰衣足食的梦想,会聚于此。如今,多数码头已不存,长满了萋萋荒草,不过古镇倒是保存较好,现在拥有近2万场镇人口。

古镇新华街、西街、河街等与其它众多街巷交错相通,仿佛迷宫一般。站在古镇背后高处俯瞰,保存最好的新华街青瓦重叠,连成一片,十分古朴壮观。镇上古民居建筑均为一楼一底,明清木楼样式,下为商铺,上作居室。其装饰的流线型木条,简洁而朴实,在富顺境内独一无二。特别是民居的窗棂上、楼沿上、门楣上、房梁上,装饰着大量雕花,显示着主人生活的富足与安康。而两湖会馆不用一颗铁钉的营造技艺,一个挨一个的圆木雕花,让我们惊叹于那个年代工匠技艺的高超和别出心裁的创造。

古镇上还有富顺唯一的当铺和几家光影斑驳的老茶馆,以及刘光第故居、衣冠冢,明月楼、桂香池和隆兴寺、晚晴书屋、古牌匾陈列馆、“保障东南”石刻等景点,彰显着迷人的人文魅力。

刘光第,清末进士、四川“文学八家”之一,维新派代表人物。故居系小青瓦木楼,只一间,不过进深长22.1米,上有阁楼,屋后一小天井。刘光第幼年和少年均在此度过。少时家贫嗜读,关心国家时事和民众疾苦,后被光绪帝授四品卿,军机处四章京之一。晚清国运衰微,他积极参与变法新政。因为袁世凯告密,1898年与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一起被问斩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消息传来,邑人恸哭,同乡殓其遗体走水路运回赵化,历时三月,沿途数万人含悲路祭、帮忙拉纤。上世纪八十年代,遗骨迁葬富顺烈士陵园。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如今,刘光第读书的明月楼、玩耍的桂香池尚在,只是物是人非。明月楼的油灯啊,你曾伴随壮志少年多少回夜读的身影;幽长的青石板巷啊,你曾刻下他多少求学不倦的足印;沱江的涛声啊,你可是在用低吟浅唱的方式,深情诉说一个人的故事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受井盐滋养的刘光第,有着盐的清白和硬度。“清廉勤俭道德文章千秋称君子,变法图强存仁取义一死醒国人。”故居门口的这副挽联,是他三十九岁如流星般生命的铮铮宣言。

□本报记者 蒲建国 文/图

新闻推荐

自贡调研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记者黄鸿)十八日下午,副市长龙腾鑫率队调研督导自贡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调研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全...

富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富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本报5件作品获奖2019-04-24 07:01
爱心窗帘很暖心2019-04-23 01:01
猜你喜欢:
评论:(一座“味道”滋养的城市 “千年之约·豆花等你”全川媒体走进富顺采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