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富顺新闻 > 正文

八旬老人表衷情 石上微刻“党的十九大报告”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3-10 07:19   https://www.yybnet.net/

一块碗大的石头,长20厘米、宽15厘米;一份党的十九大报告,共计3万余字;一位87岁的老人,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刻在了这块石头之上,表达对党和新时代的赞颂——

◇全媒体记者 李静/文

本报记者 王斌/图

高迅波是成都铁路局内江工务段的一名退休工人。3月8日,记者来到家住壕子口路的高迅波家中,他正和朋友一起,在认真欣赏一块石头。

黑色石头分为两面,表面已经用有机玻璃封住,透过玻璃能看到石头上密密麻麻的白色字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这作品真是太精致了!字虽小却有笔风,很多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呢!你是怎么想到雕刻这样一件作品的?”朋友惊喜地问道。

受到朋友的肯定,高迅波格外高兴,他一边擦拭玻璃,一边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深受鼓舞。在内江大千书画协会会长袁树德的鼓励下,我决心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微刻在一块石头上。”

为了获得最完整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高迅波和袁树德等人四处寻找资料,最终找到了一本有关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小册子。

再根据所选石头的面积、册子中报告的总字数,计算出每个字应刻出的大小,该空行的空行,该合并为一段的提前在目录中注明。一切准备就绪,高迅波开始创作。

创作 静得连心跳都能听见

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2月,高迅波靠着桌上放的一个取暖器,在书桌边度过了一个寒冬。手热脚却冷,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上半身过着夏天,下半身过着冬天”。

创作的空间也不大,仅一间十余平米的房间,墙角靠窗处是一张用了四十多年的木桌,一盏老式台灯下,摆满了雕刻工具,以及各类微刻成品、半成品。

这三个多月来,每天吃了早饭,高迅波就坐在这里,戴上放大镜,手握一支钢锋刀,下笔、勾勒,速度缓慢、力度均匀、工艺细致。右眼累了,就换左眼戴放大镜,有时候,他从上午8点过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但不管多累,每完成一个字,他心中的欢喜就多了一分。

书上看一句话,石头上刻一句话,每个字大小不到0.5毫米。雕刻的过程中,字迹容易被刮出来的灰尘覆盖,看不清笔画,很多时候,高迅波全靠感觉才能完成这些字体。

微刻完工后,要将灰尘全部清除,让字迹凸显,他用磨砂纸,认真磨掉了每个凹处的沙尘,并用白色染料上色、晾干,再用磨砂纸磨……这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创作微刻作品,必须心静,有时候静得连心跳都能听见。”高迅波表示。

在这期间,任何人或事的加入都会成为他的烦恼。他半开玩笑道,最担心家人这时候叫他吃饭。

高迅波的老伴刘德芳告诉记者,在高迅波工作的时候,她的呼唤是得不到任何回应的,若是不小心打断了他,雕刻的进度就会被忘记。“因为字太小,肉眼难以认出来,重新去找到刚才雕刻的那句话,又要花很长时间。”

翻开桌上那本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手册,里面有许多红色的标记,那是高迅波每天为记录微刻进度所做的笔记。

“这份报告手册,我已经翻看了很多遍,熟记于心,报告内容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各项惠民政策,更是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若是以后有机会,我希望能够将这件作品捐出去,让更多人看到。”高迅波表示。

热爱 他走上微刻之路

今年87岁的高迅波,已经从事了数十年的微刻创作。

还在上小学时,他就对雕刻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路边石头上进行雕刻,学校举办“劳作比赛”,他用小刀在石头上刻了“天下太平”四个字,得了第一名,更加鼓舞了他坚持雕刻的信心。

1961年,正在四川工学院读书的他因病辍学回到富顺老家,自学修表,并开始摆摊。每修好一块表,他就会在表盖内部微刻上 “某年某月某日处理某问题”。他说:“若是半年内这块表再出现问题,我就免费给他处理。”

1964年,在内江车务段工作的高迅波几乎包揽了单位的钟表维修工作,他的微刻技术也随着修表技术一同提高。

开始有意进行微刻创作是在1966年,当时,高迅波到成都参观一个展览,无意中发现一件展品是刻上了一首诗的猪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有啥?这技术我也能做到!”高迅波对自己说道。

回到内江后,他跑了许多屠宰场,最后找到了大约两指宽的一撮猪鬃,因为觉得把字刻在猪鬃上意义不大,便改为刻在印章石上。

“有谁会买猪鬃回家嘛?没有收藏价值。后来这一撮猪鬃放在家里的柜子里,被遗忘许久,再发现时已经发霉了。”高迅波笑着说。

自那之后,高迅波不仅在石头上微刻,也在玉石上微刻……

他还自制了微刻工具,将花1元钱买回的旧耳机套安装上放大镜,套在头上就可以进行创作;一个发箍也被他安装上放大镜,戴在头上。各式各样的雕刻刀被放在盒子中,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达十余把。

利用这些工具,高迅波创作出了上百件优秀作品。

在15cm×10cm的有机玻璃上,他刻下了三万多字的《唐诗三百首》;在一粒米上,他刻下了近百字的诗;在印章石上,他刻下了歌颂甜城的《大洲广场赋》;在黑色长方体石头上,他刻下了《论语》、《三字经》;在方形石块上,他刻下了《醉翁亭记》、《桃花源记》……

这些作品在业内有了一定名气,大受欢迎。

三十多年前,他在数十只钢笔上微刻了《出师表》,拿到成都,这些笔很快就被人买走。

同事知道他会微刻,有一次,掉了一颗牙齿,也拿来请高迅波雕刻上名字,这让高迅波哭笑不得。

“那牙齿坚硬无比,十分难刻,三个字足足花了我一天的时间!”高迅波无奈地笑道。

还有朋友请他帮忙刻字,并说:“你帮我把字刻得越小越好。”

高迅波并不赞同:“要是过于小了,一个字都看不清,又或者没有丝毫美感,那又有啥意义呢?”

雕刻 练好书法是关键

走进高迅波家中,除了那些微刻作品,映入眼帘的还有墙边的一块块长木板,上面整齐地罗列着各种书籍,古文有《古代散文选注》,还有许多诗词歌赋,各种字体的字帖,这便是高迅波大部分创作源泉。

“我爱传统文化,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要做好微刻,写好书法是关键。”高迅波表示。

高迅波练习书法的年限并不比微刻时间短,直到现在,高迅波也一直保持着练习书法的习惯。

对他而言,行书、楷书,都是比较好认的,练起来也方便。难的是草书、甲骨文,有时候连字也不认识,高迅波特意购买了几本工具书,边学边练。

他创作了不少草书作品。根据王羲之《草诀歌》创作的微刻工艺品,现在成为儿子时常诵读的作品;《怀素草书千字文》,刻了一个多月终于完工,是他一大得意之作。

刘德芳告诉记者,高迅波看电视的时候,也不忘练习书法,常常在膝盖上比划字幕上的汉字。

迄今为止,高迅波已经创作了许多以名篇诗词为内容的微刻作品,也刻了许多描写名人的文章。

传承 让微刻技术发扬光大

虽然已经年近九旬,但高迅波身体依然很康健,精神面貌俱佳,笑起来一口白牙,丝毫看不出实际年龄。唯一能透露高迅波年龄的身体语言,应该就是右手的褶子和那厚厚的茧子。

就连曾经找他进行微刻的顾客也给他送锦旗:“誓志顽强攻关,微刻精湛耀眼;耕耘无闻奉献,艺华横溢夺冠。”

最近,高迅波用透明的玻璃纸、有机玻璃、空酒瓶等将创作完成的作品一一封了起来,他说,这样可以避免手上的汗渍、空中的灰尘损毁微刻作品,保存得更长久。

“我没有多么丰厚的财产能够留给子孙后代,唯有这些微刻工艺品,是我大半辈子的心血。以前创作的作品,大部分或卖或送,留在家里的已经不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愿意创作出更多微刻作品,歌颂新时代,歌颂美好生活。

在高迅波对微刻孜孜不倦的追求下,他的后人也受到了感染,三女儿跟他学习微刻,创作了一些作品,被高迅波放在书桌上,时常观看。

“她跟我学了十几年,刻得还不错,相信以后技术会越来越精湛。”谈到三女儿,高迅波夫妇都比较欣慰。

将微刻技术传承下去,是高迅波的心愿,他将毕生心血凝聚在一个个小字上。他相信,今后,子孙后代会将自己这门技术发展得更好。

新闻推荐

邹文超、李春建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近日,中央组织部任命邹文超、李春建同志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邹文超、李春建同志简历如下:邹文超同志简历邹文超本文图均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微信公众号图邹文超,男,汉族,19...

富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八旬老人表衷情 石上微刻“党的十九大报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