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季节,漫步沂源县张家坡镇阳三峪村,却被挂满枝头的红苹果挡住了去路。“这些苹果,可都是有主人的,只能看不能摘!”说话的是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月水,他从2014年带领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原来只卖普通价的苹果现在成了“游客定制”,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一个省级贫困村不但摘掉了贫穷的帽子,更成了沂源县乡村振兴的样板。
回村去!带着大伙一块富
阳三峪村是典型的沂蒙山区农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有农户180户,村民580人。十多年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苹果、桃等经济作物,但由于地势高,存不住水,村民全靠天吃饭,村民收入低,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村里三分之一以上是贫困户,是沂源县省级贫困村之一。
2004年在乡亲们的期盼中,一直在外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的39岁的田月水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这是党员和村民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田月水说。他上任伊始,积极理顺关系,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和广大群众,探索能够使乡亲尽快脱贫致富的路子。
阳三峪村三面环山,有上万亩以刺槐、油松、赤松为主的林地,2008年田月水果断投资一千多万元带领乡亲以养殖黑鸡、黑猪、黑山羊“三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当时村集体的林地都承包给了村民,且一包30年,由于不到采伐和间伐期,村民有投入没收入。”田月水出资反包村民的林地,让村民在短期内见到收益。
为更好地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他牵头组织成立了沂源县越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58人,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的种植和养殖业发展。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600多万元,人均分红3万元。
发展农家乐敲开致富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农村去呼吸新鲜空气、寻找乡村记忆,成为市民旅游新时尚。
2014年,沂源县委、县政府实施“美丽沂源乡村行”工程。田月水敏锐地感觉到阳三峪发展的春天来了。2014年4月他出资1200万元成立了沂源洋三峪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旅游。
镇党委、政府从省发改委为该村争取了450万的旅游发展资金,硬化进村路,搭建百姓大舞台,修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提升。田月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公司出资改造了31户200余张床位的农家乐,空调、无线网络和24小时热水全覆盖,由公司统一管理,收入公司和农户4:6分成,大头归农户。
当天记者采访时,村民殷照莲正在村里的饭店做保洁。“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俺受益最大了。”殷照莲说,他们家的农家乐共有17张床位,全村最多,去年光房屋分红就4万多。“原来俺对象出去打工,我在家照顾老小,现在俺俩都在村里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殷照莲告诉记者,现在苹果都不用出去卖,光采摘都不够卖的,2017年他们家总收入达到了十几万。
近年来,阳三峪乡村旅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称号。阳三峪村还是全省4处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中唯一一处设在田间地头的基地,成功实现了“旅游+培训”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期,培训人员2.6万余人次。
履职为民建议打造连片旅游
如今的阳三峪村三千多亩山地果园统一管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民风淳朴,文明富足,到处是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田月水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加巧干,在这深山野岭辛勤耕耘,走出了共同富裕之路。全村16户1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为解决村内8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脱贫难题,田月水出资盘活利用了村老办公室,建起了幸福院,免费让17位老人入住,全部费用由公司承担。“看着他们真心的笑容,我心里也高兴。”田月水说。
村里因发展乡村旅游走上致富之路,但田月水的努力并没有就此止步。“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带领阳三峪盘活山水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但阳三峪村附近还有那么多山村,我有责任将阳三峪的成功经验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致富。”田月水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7年他提出了连村连片打造乡村旅游的议案,建议将核桃峪、此老峪和豪坪村与阳三峪村共同打造成连片旅游区,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在调研、论证。
履职为民,奉献一生。田月水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他奉献了自己,富裕了百姓,乡村振兴,正是他履职为民最生动的实践。(晚报记者沙红翠通讯员巨荣俊)
新闻推荐
临淄区个体私营企业党委新入党员入党仪式(王长福摄)□本报记者路锦通讯员周琳王伟“目前市场日...
沂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