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秀菊在民宿里收拾卫生。冬季的土峪村游客少了很多,司秀菊每天还是会来民宿看看。收拾收拾卫生,打理打理窗台上的花。趁着不忙的时候休息休息,这是很多土峪村人的冬天。
土峪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是山东省首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凭借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子、一步一景的庭院景观、别致精巧的房屋设计,土峪村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嗅到商机的村民开起农家乐,工商资本进村投资建起高端民宿,搭上乡村振兴这班车的土峪村,焕发了新生机。
石头房石头路
石头缝里找出路
司秀菊的民宿名叫石堂山房,这是土峪村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山村小院,装修开业前,已经闲置了20多年。“这个石头房家里已经住了好几代人了,盖了不知道多少年。后来搬出去,时间一长房子都不行了,西屋还塌了一间。”司秀菊说。
这样的情况在土峪村极为普遍。土峪村被称为“石头村”,村里的房子大都是石头垒砌而成。“我们村就200多户村民,但有600多处宅子,很多都已经闲置多年。”土峪村党支部书记马海英说。
土峪村在洪山镇东南部山区,三面环山。古村、石房、山景,这些自然风貌成了村子的独特名片,是土峪村美好的一面。但对村民生活来说,美景并没有带来实际的收益。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妇女老人依靠传统种养维生。
山村的穷,催生了土峪村的变化。
民宿开门纳客之前,司秀菊一家在山上还开着一家名为“圣泉山庄”的农家乐。这是土峪村最早的农家乐,已经有20多年。“我们村离市区7.2公里,节假日的时候不少城里人来村里玩,我们家就在山上开了个农家乐。”司秀菊说。
“那时候村口往山上的路还是土路,下雨大的时候冲得一条沟一条沟的,车开不上去,只能走路上去。每年冬天不忙的时候,一边开农家乐一边修路。”司秀菊说,用了三年时间,才把上山的路修好。
游客跟司秀菊反映,要是有个住的地方就好了,这就有了后来的“石堂山房”。司秀菊装修那年,正赶上土峪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土峪村聘请中国乡建院编制和指导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整合各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独具土峪村特色的乡村旅游。
南与北的融合
新与旧的平衡
保留原始风貌的同时,土峪村的环境变得更好,让这个深山中的传统村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村里现在已经开起了十多家农家乐。在土峪村,由首旅集团投资建设的“青未了”高端民宿一期已经开业,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处民宿,打破人们对北方农村荒凉贫瘠的刻板印象。”“青未了”高端民宿项目首席运营官代婉君说。
这个来自云南的姑娘,是全国知名的高端民宿运营专家。在来土峪村之前,她曾负责过多个国内高端民宿和文旅项目。2017年第一次来到土峪村,刷新了她对北方农村的认知。
“这里的乡村风情丝毫不差,甚至可以开发出更多可能性,我相信北方的高端民宿也可以像南方一样有情调。”代婉君说。
之后的两年里,从选址到敲定方案,代婉君来回飞了不下十趟。2020年6月,她带领团队正式入驻土峪村,“青未了”民宿项目开始落地。
从南方到北方,不仅有距离上的万水千山,还有理念、习惯的不同。最开始的施工队伍找的是当地队伍,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调来了南方的团队,但又引发了水土不服、沟通困难等新问题。“最后是用本地老匠人和南方团队组成了一支施工队,全部推倒重来。”代婉君说。
一期11个院落改造完毕开业时,代婉君和小伙伴们脑海中的美好设想终于变成现实。“这里是老与新的结合,既保留土峪村‘石头村’的特质,又饱含了原创手艺人的想法,在粗犷和细腻中寻到一种平衡。”代婉君说。
土峪村的新生
土峪人的希望
土峪村的山还是那座山,石房还是那些石房,但民宿和农家乐的发展,盘活了这个沉闷的山村。“村里收回来63处闲置院落,根据房子完好程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价格,回收价格从一两万元到十多万元不等。”马海英说。
土峪村还成立了合作社,村集体流转土地统一发展种植项目。“我们这是旱涝保收田,可以种些地瓜、花生、小米等作物,给游客提供原生态的农产品。”马海英说,“村里还有特色土特产,摊煎饼、做豆腐、卖手工艺品,游客多了这些都能带来收入。”
与此同时,土峪村还启动了青年返乡计划,号召当地年轻人回乡工作或者是创业。“我们这儿有文旅课程培训,返乡青年可以过来一起互相交流,或者在我们这儿工作积累经验。等想法成熟了之后,可以自己创业进行实践。”代婉君说。
农家乐、民宿多起来以后,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还给村里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出去打工人家不一定用你。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一个月的收入也还可以。”马海英说。
新闻推荐
□大众报业记者杨淑栋刘金昌通讯员徐浩赵阳报道本报淄博讯1月13日,记者从淄博高新区管委会获悉,为加...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