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的都城洛阳,因一篇文章被人们疯狂传抄,而导致城中的纸张价格都有所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被人争先恐后抄写的文章便是《三都赋》,此赋的作者就是才华横溢,位列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的左思。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其诗文语言质朴凝练。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个重门第、拼颜值的年代,那个时代王公贵族便是位居高层的代表,他们过着高官厚禄的生活,而出身低微的百姓就算有才也不被重用,社会制度严重不公。而且美貌也成为人们拥戴的一种,貌美之人便会受到较好的待遇。《世说新语》专辟“容止”篇目,与“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诸篇并列,记录了三十九则品评男性仪容的段子,潘安、卫玠、何晏、嵇康、裴楷等就是那个年代男神的代表。而诗人左思两样都没有,不仅出身卑微,而且貌丑,在那个注重地位和外貌的年代他是怎样脱颖而出,华丽的完成逆袭的呢?
小时候的左思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有些愚钝。除了不擅长写作,学习别的东西也比别人慢,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差的人。左思开始学习书法时,却怎么也写不好,所写的字扭曲无形,后来打算学习鼓琴,但却不得技能,连入门简单的技巧都学不会,左思的家庭为儒学之家,注重文学培养,其父亲为左雍,他曾经看到自己的儿子的表现之后觉得十分的失望。曾经一位他的父亲的友人来到他的家中做客,当这位友人看到左思的样子的时候,觉得十分的惊讶,他觉得这样的一个孩子竟然还不能够流利地说话,让人十分不能够理解。左思的父亲也对友人说,自己原本想要生一个十分有才能的孩子,但是左思让自己很是失望,他十分后悔生了这样的一个孩子。直到成年后父亲在外人面前都会说,儿子左思现在的才智还不如自己小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如果是左思的话,一定会难以接受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看法,而左思却是一个十分坚强的孩子,他虽然表现得不如其他的孩子一样优秀,但是他却一直比其他人努力。左思是一个永不言弃之人,毫不顾忌他人的嘲笑,把它当成动力不断的在学习方面下功夫,既然学习很慢,那就重复学习,别人只需要学一遍,他就多看五遍甚至更多,增强自己的记忆反复学习。因此通过他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博览群书,左思在学习方面大有长进,用他的努力改变了他人对他的看法,甚至有名作诞生,令世人刮目相看。左思有现在的成就和能力全靠他后天的努力,他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学苦练完成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左思的经历告诉我们,生活之中我们的起点可能要比别人低,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就一定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学有所成的左思,怀揣着自己的远大理想来到了洛阳,想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初到京都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虽然妹妹因才华出众被晋武帝看上纳为妃子,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当上官,但当时非常注重士族门阀,对左思这样的“寒门”是非常看不起的。左思空有一身学识,也无用武之地。从左思的很多作品中可以得知左思早年的抑郁不得志的心情和无奈之情。从左思的《咏史》诗中“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看出当时门阀制度之下,不论出生富贵的子弟均居高官之位,而有才能的贫寒之士却被埋没在低下的职位中,揭露了当时制度的不公也表达了自己不得志的心境。他的诗作能在当时形成共鸣,也充分证明那一代代寒门庶子的复杂心情。当时可谓是上品无寒门,下者无势族。
人们常用“貌若潘安”形容美男子,潘安,又名潘岳,西晋时期文学家。他有一个更为响当当的名字——史上最美的男人。传说他的美貌,具有惊人的杀伤力。《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潘安相貌出众,神采仪态优雅,远近闻名。年轻的时候,他挟着牛皮弹弓,气质清雅地走在洛阳道上,妇女们见到他,都手挽着手,围在他的身边看,不让他走。可以想见,潘安的美貌,打动了多少女子的芳心。城中的女子便尾随在他的车后,将手中的鲜花,香甜的水果狂热的丢进他的车中以示倾慕之情。
作为潘安的好友,左思很是羡慕嫉妒其受到的众星拱月,掷果盈车般的浪漫待遇,于是有样学样拿着弹弓坐着车,邀约潘安一同出游,也想感受一下被女人们争相献媚的美妙感觉。结果一个玉树临风,翩翩佳公子,一个鸠形鹄面,容貌猥琐怪大叔,“蒹葭倚玉树”,其反差对比之强烈震撼,视觉效果之怪诞诡异,让一众妇女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潘安的盛世美颜是如此的珍稀和宝贵,而“狐假虎威”的左思被映衬得更为丑陋猥琐,令人厌烦。所以,眼睛雪亮的围观群众纷纷捡起地上的破砖烂瓦石头子,抛掷到左思车上,借以抒发内心愤怒的情感。《世说新语》记载了他的这个故事:“(左)思貌丑悴,不持仪饰。亦复效(潘)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其实,左思大可不必那样,凭借高超的才情,他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文学粉丝团。而且,内在的才情比外表更漂亮,更有吸引力。可是,他却选择自己最弱势的方面,抛开自己的文学强项,去追逐外表上的瞬间即逝的肥皂泡虚幻魅影。不甘心被鄙视的左思回家后痛定思痛,意识到了靠外貌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凄凉真相,遂发愤图强,发扬自身优势,展现文学才华。写出了文采飞扬的《三都赋》,一时间风靡京都,越千年传为经典。
当时左思对东汉时期的文坛巨匠张衡和班固,都非常的崇敬,而且两位先后都写过对洛阳和长安繁华景象的典籍《两京赋》和《两都赋》。虽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气魄,华丽的文辞,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但总觉有些华而不实、大而无当,认为“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建业写入赋中。为了能够让内容更加丰富和真实,他专门谋得掌管国藏书籍的秘书郎一职,还亲自到实地邺城、成都和建业,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籍等资料。收集好后,他闭门谢客,开始苦写。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苦心人。左思广泛搜集资料,苦心遣词炼句,家中到处都备有纸笔,每有灵感佳句涌上心头,就随手记录下来。十年功夫不寻常,终于完成了传诵千古的《三都赋》。
左思既无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无响亮的文坛名头,《三都赋》成文后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当他将文稿示人时,引来的只是嘲笑和讥讽。当时,包括陆机在内的一些名家,都在酝酿《三都赋》。陆机听说有个叫左思的寒士也在写《三都赋》,抚掌大笑,不以为然。他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意思是说,这里有位北方佬,想写《三都赋》,待他写成后,只当用来盖酒缸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世界上有许多传世名著,开始并不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可能尘封多年,但也总会遇到识璞知珠之慧眼。左思自以为他的文章并不逊于班固、张衡,担心会因自己名气不大而被埋没,于是就去造访和求教当时的文化名人。值得欣慰的是,《三都赋》赢得了他们的普遍认可。皇甫谧、张载、刘逵、卫权、张华等,分别为《三都赋》撰写序言和注解。卫权评价说:“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张华慨叹云:“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贵到什么程度呢?有文章称,洛阳每刀千文的纸很快涨到两三千文,断档缺货后,不少人到外地买纸来抄写左思之赋。当初讥讽左思的陆机,看过《三都赋》后深为叹服,以无法超越为憾而搁笔。成语“洛阳纸贵”“陆机辍笔”,便由此而来。
左思从一个天资平庸,相貌丑陋的人,成长为一代文学大家,这不得不归功于勤奋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全是因为他自身的努力和奋斗。也向世人证明,勤能补拙,凡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作者简介
吴丽玲,蚌埠商贸学校教师,从事历史教育多年,在教学中注重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成果丰硕,撰写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
新闻推荐
淄川区发挥已建成168个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和效益水平,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群众收入。对贫困劳动力进...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