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红通讯员张林丽陈晓君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始建于1977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早在1980年便率先在全市创办职业教育。历经四十余年风雨,学校依然生机勃勃,昂扬前行。“作为一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除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来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淄博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郭庆告诉记者,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近年来,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在坚持“3+X”师资专业化成长策略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模式,探索出“分层分类分项,助力业务成长——‘3+X’师资培养策略与实践”之路,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高水平创新型教学团队。
近日,记者走进淄博信息工程学校,亲身探究该校在教师团队建设上的创新理念和践行。
因材施培
夯实教师专业成长之基
多年来,该校一直坚持“3+X”师资培养策略。“3”即三能培养:立德树人能力培养、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培养。“X”即根据个人专业发展重心和具体承担任务来选定培养方向和内容。狠抓落实落小,完善成效成果倒逼机制,实现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确保人才规格与质量。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修身养能”的建设思路,着力培养德育师资力量,打造体验式德育特色。邀请全国著名德育专家、金牌工匠到校指导,以典型事迹引领激励;开辟师德先进事迹专栏,将文明校园创建参与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进一步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热情。学校获得“全国中职德育先进集体”称号,一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最美教师”。学校27名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积极探索学生心理咨询与团队辅导。
为提升教学质量,学校组织教师赴省内外中高职院校深度学习教研教改经验,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教研组、备课组针对备课授课和精准辅导不断完善课程研发流程,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学校建成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市级精品课程,现有30余门网络课程在平台上正常运行。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校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比赛,参与超星网络课程建设,校企共建中德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等。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移动录播设备使用,并充分发挥学校录播室的作用。近几年学校有21名教师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展示或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
分层分类分项
推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在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的过程中,该校意识到“3+X”中的“X”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学校进一步梳理师资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培养路径,形成了“分层分类分项”推进策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分层”——名师工作室建设。学校探索“众行致远”名师示范引领的教师成长途径,由名师担任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成员包括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等。名师工作室按照建设方案逐个落实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任务,抓牢过程管理。
“分类”——五大工程建设。该校继续坚持“五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发展工程:定位专业化发展方向和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国家培训、高校研修、校本研修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3名教师成为省青年技能名师培养人选,1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名师”培养人选。教学团队工程:学校现有3个省名师工作室,1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智能制造”教学团队,在省示范校和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双师工程:探索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建立起一支理论水平高、技能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均达到了100%。学校成功申报为第二批“1+X”证书制度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子”制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兼职教师工程:对外聘兼职教师规范教学管理,实行平行评价办法,提升了工作积极性。
“分项”——研究型团队建设。该校以“项目化”推进重点或特色工作,打造研究型团队。科研处健全科研制度,建立了教育科研工作管理网络,先后出台一系列科研项目和教学成果培育文件,逐步规范和落实科研管理工作。
该校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中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中推行“项目引领”,“理实一体化”、“全程项目”、“体验式实践”、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学校重点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省级教改立项项目、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进行教学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扎实推进研究工作,近几年区级以上课题结题16个,在研和立项课题21个,发表论文65篇,正式出版教材26本,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2个。学校还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大胆探索吟诵教学特色项目。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实验学校,先后有5名教师赴首都师范大学参加专题培训。
再续辉煌
推进学校上规模上档次
学校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务求实效,给老师们提供可选择的培训空间,给予资金支持和时间保障。在学校创建省示范校的过程中,分层分类分项培养,助力教师实现业务精进,培育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现有齐鲁名校长1人,齐鲁名师3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主持人1人,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市德艺双馨艺术家1人,市技术能手6人,市骨干教师4人。强有力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引擎,近年来,该校分别获得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第二批示范性及优质特色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教师发展研修基地、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山东省职教机电教研中心、淄博市文明单位等荣誉。
谈及今后的发展,校长郭庆信心满满:“规划投资6.5亿扩大办学规模,争取2020年至2022年,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新校建设,新校建成后,学校规模将增加到90个班,容纳学生4000人,可实现年培养毕业生1500人、年培训社会人员20000人次的育训目标。学校将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推进新校址项目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争创高水平中职院校。为高校源源不断输送合格生源,为区域经济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人才,使命神圣,重任在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毕研华通讯员王甜何莉报道本报讯近日,淄川区未成年人“一站式”关护中心在淄川区检...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