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植树节,在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的蒲笠顶诞生了山东省首片“执法林”。这个听上去有些严肃的名字,在淄川区被赋予了更有“温度”的内涵。对于盗伐、滥伐行为的执法不再是一罚了之,而是引入第三方造林公司和违法人签订代植协议,违法人根据评估把代植费存入造林公司开设的专户,森林公安负责资金监管,政府指定公益性公园由造林公司进行补种。
多年以来,国有森林树木被盗伐、滥伐现象屡禁不止,违法人对强制补林造林的行政处罚,要么当“耳旁风”,要么“滥竽充数”。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其植树造林责任的现象,成为自然资源执法部门的“心病”。如何让法律法规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又能在执法的同时不失力度与温度?2019年,淄川区自然资源局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淄川实际,在全区印发《执法林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淄川区生态“执法林”基地建设工程。
3月12日,记者来到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蒲笠顶以东至和庄村卧虎山以西的山区,放眼望去,300亩由荒山荒地和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地整理出来的林业生态种植区,层层叠叠、平整有序。据了解,蒲笠顶基地是淄川区首批建设的集“执法林”基地与义务植树基地为一体的生态林区,区域内划分了不同的林片,并分别命名为“执法林”“党员林”、“共青团林”、“先锋模范林”等。
淄川区全民义务植树与执法林基地的建设,使得淄川区全民义务植树实现了种植基地化、运作规范化、管护法制化的良性循环模式。记者还了解到,淄川区自然资源局计划自2020年起,利用3至5年时间建设完成整个蒲笠顶执法林与义务植树基地,规划面积300亩,适合植树面积240亩,以今年的第42个全国植树节为起点,首批计划完成50亩,树种选择以适合本地种植的樱花、海棠、金枝槐、木槿、文冠果、侧柏、楸树等为主。基地建设把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有效结合起来,丰富植树造林内涵,提高各社会群体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解决往年义务植树“居无定所”、成活率不高、产权混淆等多项顽疾,使义务植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了造林绿化效益,形成完善的配套制度和严格执行标准。
新闻推荐
□通讯员宗禾本报记者张晓军报道本报讯3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江敦涛会见了先导集团董事长朱世会、...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