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光桢通讯员李炳熙孙科
战疫期间,淄川区杨寨中心校把战疫作为一门特殊的人生教育课程,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及爱国主义、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种植上了心灵战疫疫苗。
开展云教研 让学生上好“人生大课”
面对“停课不停学”这道崭新的考题,杨寨中心校坚持“一校一策”“一级部一策”“一班一策”,多招数开展网上教研。各校以级部为单位,每周由级部主任牵头,通过钉钉视频会议,确定《我宅在家的这些天》《致敬最美逆行者》等德育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上好战疫这堂“人生大课”。耿家小学许彩霞老师的直播课被小学科学杂志公众号收录为课程资源,赵瓦小学孙晶晶老师创作的《保护野生动物》微课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
在开展云教研的同时,中心校要求各教研组不得过度安排网上学习,不得强制要求进行打卡、上传视频、打印作业等增加学生家长负担的行为,努力做到学生的线上学习与身心健康相结合。
布置云作业 让学生生活充实起来
战疫期间,老师们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增加益智类、读书类、德育类作业比重,帮助孩子们调整学习和生活节奏,做到劳逸结合,齐心合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赵瓦小学教师蔺茹瑶结合本专业的舞蹈课程设计的《居家锻炼室内小游戏》,为居家的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亲子游戏空间,让居家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杨寨中心小学音乐组教师和孩子一起,录制了《听我说,谢谢你》音乐视频,用歌声致敬战疫中的平凡天使。耿家小学热爱抖空竹的尚子越同学,自发录制抖空竹视频;徐艺润同学将战疫知识编成纸杯歌,创作了抖音小视频。杨寨中学美术教师张连军老师更是亲自为同学们示范,创作了主题为“致敬逆行者”的系列水彩画。
家校云沟通 让学校精准掌握学生状况
为指导学生安排好居家学习生活,中心校通过电话访谈、视频聊天、网络问卷等线上方式,实现家校云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居家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情况,随时征求家长意见建议,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实时调控和动态管理,帮助孩子找回班集体的熟悉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中心校引导家长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和生活节奏,做到劳逸结合,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增加体育锻炼和眼保健操时间,增加益智类、读书类、德育类作业比重。在线学习,一个也不能少。经调查,杨寨中学、杨寨中心小学有5名学生因缺少终端设备无法视频学习。为此,学校落实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发动党员干部捐助智能手机,还为他们购买了流量卡,并由教师送教上门,为他们下载“钉钉”软件,手把手指导使用观看视频,做好学习辅助工作,确保他们的线上学习顺利开展。
“特殊时期,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材和书本,更在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我们以身心健康为核心,倡导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过舞蹈、手工、声乐、美术、心理疏导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实现更有价值的自主成长。”杨寨中心校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倩报道本报讯3月18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路演项目预演会议在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召开。市委常...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