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教育的一次特殊大考。面对有史以来最漫长的寒假,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网上授课,以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但现实中学生怨、家长烦、老师累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放大格局,以疫情教育为契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注重情绪管理
人们面对疫情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里情绪。因为疫情的原因学生长时间宅在家中难免焦虑和烦躁,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强,稍有不满就发作,其情绪的表达往往是“疾风暴雨式”的,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人在暴风雨般的愤怒中,持续的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整个人生。”
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时,总会因为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而情绪不好。此时,倘若无法及时调整自己,负面情绪就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对于时不时发作的负面情绪,一方面引导要克制,还要通过激励自己,以及专注于既定目标,来消除心中的犹疑、困窘、焦躁或失望。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告诉我们:一切从“积极”出发,强调用积极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和积极的过程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积极人生。学校要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引导,通过积极的心里咨询,引导学生自我觉察,挖掘自身积极感受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可将诸如绘画、手工艺、音乐、游戏等以心灵放松为主的技术手段引入其中,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心理辅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下,在互动中感知自我和他人,收获快乐、成就感。
一个人对自己负面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是成熟的标志。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他们在探索自己、认识自我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建设积极、正向的健康心理文化,可以促使广大学生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积极体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二、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增强规则意识
我国各地在防疫过程中采用确定传染源和阻断交互传染的两大举措,成效显著。特别是各个乡村、社区采用志愿服务方式加强出入管控,居民主动申报健康状况和自动隔离,社区自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但其中个别人不服从管理、隐瞒赴疫区行踪和患者接触史、网上传播疫情谣言等行为,不仅受到道德舆论谴责,更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对初中生有很大警示作用。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叛逆性和反抗性。其根源在于青春期的孩子想向成人显示“自我”和“自己的成人意识”,要求平等。过于“自我”导致学生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讲自我多,讲规律和纪律少。对此,学校要强化道德法制教育。
一是强化规则和法律意识。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处于群体组织之中,必须讲规则、讲纪律,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群体的发展;二是学法,用法律规范约束自身行为,权利与义务并重。特别是针对学生偏激易发生冲突乃至暴力现象的情况,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三是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学习让学生知晓自己的权益,并懂得用正确的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学校要通过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人格尊严,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并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通过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依靠居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社区内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三、进行行为偏差矫正,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此次疫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拉响了警报,需要我们监视和矫正青少年不良的生活习惯。据调查,80%以上的青少年学生在这次延长的假期中,表现出了生活不自理、不讲卫生、饮食重口味轻营养、作息不规律、运动锻炼少、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习惯。父母复工复产后,独自在家的孩子更是缺少监督,自主意识差,没计划,过于放松。有些甚至不服从父母管教,恣意放纵。这种偏差行为一旦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就形成了犯罪,许多人的偏差行为大概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青少年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塑性强。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和教师需要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更要与学生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他懂得老师对他的真诚关心;帮助学生分析目前的不良心态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激发其自尊与自信心,帮助其制定改变不良行为的计划,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及教育习惯,创设良好的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四、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激发理想追求
在全国疫情防控战役中,我国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全国力量支援湖北支援武汉,钟南山、李兰娟等老一辈科学家老骥伏枥,战斗在防疫第一线;“天使白”“警察蓝”“军人绿”等平凡的人们冲在抗疫前线,演绎最美“逆行”,让影视明星黯然失色,更让青少年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
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是对国人思想信念的一次大考。需要青少年围绕梦想和人生理想,围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追问: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如何行动?我选择什么?如何选择?连续的追问,引出的就是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教育往往与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未来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认识、职业生涯准备等融为一体。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梦想、理想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树立远大理想,才能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学校要通过开展“体验普通劳动者一天”等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最受尊敬的人,开展社会热门职业探究论坛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论干什么职业,必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必须努力和付出才能成功。
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从现在做起,在三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使自己的思想品德、智力、体力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不但具有进入高一级学校的能力,而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未来需要;三是就业基础。要了解当今社会分工及各项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地经济建设特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状况和社会需求做好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
积极心理引导、道德法制教育、行为偏差纠正、生涯规划教育,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加强的教育内容。做好这四步,才能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任!
(作者为临淄一中校长)
新闻推荐
奖金500至2000元!喊你来参与! 淄博市有奖鼓励举报环境违法行为
□本报记者姜乾相报道本报讯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再次向社会公布《淄博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鼓励市...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