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修在黛青山上整理软籽石榴树苗。3月5日一大早,张汉修就早早地来到了黛青山上,与工人一起整理软籽石榴树苗,这里有他种植的软籽石榴园。“今天就惊蛰了,农时不等人,客户都急等着要树苗。再说植树马上开始了,我们这几天一直在整理树苗,为种植软籽石榴树做好准备。”张汉修边说边干。
张汉修是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农民,也是远近闻名的软籽石榴树种植大户。
“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我们严格做好测体温、消杀等防控措施,从过了年就开始干,现在已经整理造地20多亩了。这个山地整理起来太费劲了。山上到处是石头,我们需要先把土、黄岩和石头挖出来区分开,然后把坑挖深,依次填上石头、黄岩,最上面再覆盖好土,这样种上的软籽石榴树苗才能成活。”张汉修说。
一个个载满软籽石榴树苗的大棚,一处处错落有致的藕池,一片片绿油油的绿植,随处可见的灌溉设施……别看现在的黛青山上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可7年前它还是一座山体破旧、乱草丛生、矿坑满坡的废弃荒山。
淄川区因煤而生、因煤而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汉修开始从事煤炭生意,通过“倒腾煤炭”,很快就成了周边知名的千万富翁。当看到村内因采挖石料而变成满是废坑的荒山时,张汉修决定承包、绿化荒山。
2013年7月,张汉修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河东村废弃矿山黛青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山上有大大小小20多个矿坑,最大的一个矿坑面积达100亩、深20多米,并且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
隔行如隔山。张汉修虽然成长于农村,但对于农业知识一窍不通,如何规划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思路,但是这并没有难倒他。张汉修先是把山的名字注册成了黛青山,随后开始外出学习、向专家请教……他到处取经,发展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他决定按照工业化理念,实行以软籽石榴树为主打,辅以油杏、蜜桃、山楂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接下来,他带领全家人一天到晚在破损的山体上填土造地、打井、修路、种树,把资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山上。
植绿中,张汉修意外发现,黛青山富含硒元素,可种植富硒农产品。为此,他成立了淄博河东富硒石榴研究院,聘请专家研发、繁育优良树苗。他引进软籽石榴树、南斯拉夫雪藕等多个高效农作物品种,发展富硒农业。先后成立了淄博河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锦川河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助农致富。
7年过去了,张汉修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黛青山由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他也由“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先后获得山东乡村之星并荣登“中国好人榜”。他培育种植的富硒软籽石榴先后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第十四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第八次全国优质石榴产品金奖等多个荣誉称号。
“现在整理的这20多亩地,打算种植我们自己研发的黛丹号系列5个软籽石榴树新品种。今年石榴产量预计能达35万斤,整座山的绿化率达到90%以上。”张汉修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他还计划进一步发展石榴盆景、酒、果汁、糕点等深加工,建立体验区和石榴博物馆,让人们看石榴、吃石榴、了解石榴文化。
他最大的希望是,用几年时间,建立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园,把这座上千亩的荒山打造成满山皆绿、瓜果飘香的花果山、生态山。
(闫盛霆仇慧清)
新闻推荐
淄博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姐妹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 为爱接力 让城市更有温度
全市妇女姐妹们:我们共有一座城,共享一个家——淄博。疫情之下,她应该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更文明、更有温度!...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