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芬的漫画作品《代办取药》□ 本报记者 卢昱
本报通讯员 陈颖
“平时除了务农,只要有时间我就静下心自己画些画。”3月7日下午,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下庄村村民张秀芬忙活完家务活,在房间里铺开纸,摆好笔墨,开始创作战“疫”题材漫画。
“我打小就喜欢画画,看着小人书上的图画就跟着临摹,后来到老年大学跟着老师学习。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每每看到电视上播放医务人员救治病人的情景,我就感动,有时不自觉地掉眼泪。”张秀芬说。
“看着我们村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顶着冷风为我们站岗,我非常感动,也想着自己力所能及地做点什么。”自2月5日开始,张秀芬用画笔记录身边的战“疫”故事,已陆续创作了20余幅漫画作品。
她以朋友圈及自身所见、所闻、所感为创作灵感,勾勒出基层一线的疫情防控动态,村里的巡逻人员、劝返点的执勤人员、村里的消防工作人员、爱心捐赠的群众等都是她漫画中的赞美对象。“这张画的是咱村支书吗?咦?这不是咱们镇上的领导吗?看着太像了,但戴着口罩不是很肯定。”张秀芬的几幅漫画,常引起村民关注。大家在微信上品头论足,纷纷给她的漫画点赞。
张秀芬还将目光聚焦在村口的执勤点上,“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志愿者,他们都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冲锋在前,全力投入到抗疫防疫的第一线”。一个多月前,一名村口执勤点的工作人员告诉她,为了让村里人放心,同时也为让家里人放心,他们自己准备了体温计,随时测体温。张秀芬回家后,便展开画纸,将这个场景画下来。
村中有人从外地归来,需要隔离。当时,由村医、镇村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组成的随访组,来到隔离人员家中,对他们进行隔离期内的随访。“我就将这些场景用画笔记录下来。外出村民回村以后,按规定得隔离14天。大家伙没有忘记他们,领导和乡亲们都很关心他们的生活。就像我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里的一句话:隔离的是病毒,隔不断的是温度。”她说道。
在朋友圈中,张秀芬看到博山镇谢家店村的一件新鲜事,也成了她画笔下的一个场景:一群人在村口执勤点前面站成了一道“城墙”。原来这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去谢家店村为村民代办取药,把药送到了村口。“疫情期间乡亲们生病了怎么办?去哪儿买药?谢家店村的村民就享受到‘送药上门’的服务。在谢家店村的执勤点上,村全体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都在带头执勤。他们村的金麦穗农场还为养老中心和镇政府捐赠了3000斤白菜、200盒小米和200盒大米,价值近6万元。我都将这些点点滴滴的小故事画了下来。”张秀芬说。
“家里有什么困难?蔬菜够吃吗?”3月1日,在下庄村村委会,抱着新鲜蔬菜的村干部忙里忙外,一住不住。几名困难群众跟干部们诉苦:“这几天虽然不出门,但有时候有点急事儿,难免出门,这口罩可是真没有了。”“不要紧,口罩现在是稀罕东西,但咱们村还是想方设法给大家弄来了一批,尽量省着用吧。”村干部一边给大家登记,一边发放口罩。这也成了张秀芬画笔下的素材。
有意思的是,这些画作让她联系到了一位失联多年的老同学。这位老同学,在朋友圈里看到张秀芬的漫画,辗转联系上了她。张秀芬的这位老同学宅在家中,也正在学习绘画。“这真是缘分。多年前,我们俩是一起上学的闺密。现在因为我的绘画,又重新联系上了。我最近还将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感人场景画了下来。我还会继续画下去,继续记录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张秀芬说。
新闻推荐
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无数的白衣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冲锋一线,他们用一个个踏实的背影,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为...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