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中国人的骄傲,而百家争鸣主要就是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发生的。
战国中期,齐国的君主在都城临淄的稷门之外盖起了高门大屋,吸引列国的饱学之士来此讲学授徒、著书立说、探讨富国强兵之道和治国理政之术,为齐国的强盛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史称稷下学宫。
齐国君主为稷下的学者开出的待遇极为优厚,从而迅速吸引了来自列国的大批学者。他们号称稷下先生,“皆命曰列大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同时又“受上大夫之禄”,生活十分优裕。稷下先生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没有具体政务的烦劳,不必承担什么风险和责任,可以专心地从事学术活动。
在稷下学宫创办之前,学者们天各一方、互不相识,难以开展争鸣。稷下学宫为学术思想的交流发展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各家各派的学者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流辩论十分方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百家争鸣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高潮。
荀子十五岁始来稷下游学,到齐襄王时已是“最为老师”,在稷下学宫中“三为祭酒”,长期担任学术领袖,对活跃在稷下的各种学说最为熟悉,因而他最有条件对百家之学进行系统的总结、整合和提高。
荀子对稷下诸子百家的总结和整合主要是通过批评和吸取两种方式进行的,主要反映在《荀子》一书的《非十二子》《解蔽》《天论》《正论》等篇中。 白奚
新闻推荐
□融媒体记者孔令海本报讯3月3日,新城控股集团周村新城吾悦广场项目网上签约仪式举行。区领导沙向东、刘伟、...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