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伟通讯员张凯
自中小学“空中课堂”开设以来,淄川区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确保实现“停课不停学”。
课堂直播,平台先行。淄川区根据区域实际推荐了部分网络平台,专门制作了各个平台的操作指南,让教师和家长自学;组织线上培训,先培训班主任和直播教师,再由他们分别培训各班学生和家长;加强与各平台客服的沟通,及时提交使用需求,争取平台给予个性化技术支持。
为确保教师指导服务质量,淄川区教研室选拔53名涵盖包括音体美、心理健康教育等所有学科的骨干教师,组建课程团队,参与“空中课堂”备课授课。“我们不仅集结了全区最好的老师备好课,录制后还有核心备课组一同观摩、课后打磨。我们的网上授课,绝不占用学生课外休息时间,绝不代替家长的教育角色,绝不只搞文化课突击,而是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们淄川教育工作者一直坚守的教育初心。”淄川区教研室主任蔡立新介绍说。
“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资源从哪里来?近几年,淄川区建立了丰富的资源库。2017年建成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从小学到高中课本知识的数字化,内容包括与学生所用课本配套的电子课本、微课、教学课件、优课、习题及各类专题资源等,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师生利用平台开展互动交流,利用“家校通”模块实现家长与学校及时交流和互动。同时各学校也在资源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把平时上课的资源及时上传到资源平台,为本校学生在线学习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2019年淄川区在全区开展“网络双师同步课堂”试点,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城乡孩子共上一堂课”活动,利用“互联网+”教育真正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些都成为淄川区这次线上教学的有力支撑。除优先利用本地本校资源之外,淄川区还要求授课教师针对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根据校情、班情、学情,对所掌握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应性改造,做到校本化、班本化、生本化。据了解,开课以来,全区每天均有近5万名师生参加“空中课堂”听课。观课通道较为顺畅,授课内容生动有趣,答疑解惑效果良好。另外,针对不具备观看线上直播学习条件的学生,各学校按照“一生一案”要求,采用观看课程回放、布置相关家庭作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服务,确保学生新学期学习课程不掉队。
淄川区利用本次契机,整合开设了音乐、美术、科技、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在特殊时期陶冶性情、开阔眼界、稳定情绪、全面发展。“区教研室牵头,举办了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教师和学生绘画、手抄报作品征集活动。淄川区初中心理健康辅导团队推出了“战疫有‘心’,同‘心’战疫”系列心理健康微视频,从应激、亲子、管理、认知等角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经学习强国等平台播出后,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非常时期,非常策略。“空中课堂”相比于线下教育,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效突破了教与学的时空局限性,成为当下确保“停课不停学”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为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勐连日来,立于战疫关口的淄博高新区大地,依然春寒料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坚持“疫情图...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