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敬敬
通讯员蒋晓楠
时间:2月12日下午3点
地点:临淄区人民医院微生物实验室
检验医师于晓锋、许丹戴好N95口罩,穿好一次性手术服、连体防护服,戴上手套和护目镜,确认已做好三级防护后,拿起标本箱走进实验室。
接下来的5个小时,她将对9个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疫情发生以来,微生物实验室第一时间采购试剂、积极备案,与发热门诊、影像科同心协力奋战在临床一线,成为距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地方之一。
因为防护级别不同,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的标本检测放在每天上午7点到下午3点,包括儿科支原体感染肺炎、甲流、乙流等呼吸系统病毒检测等,从下午3点开始,防护级别升至三级,专门对新冠肺炎排查病例进行病毒排查。
在全封闭实验室内,于晓锋打开双层密封箱,小心地取出标本。一般呼吸道疾病标本有痰标本和咽拭子两种,其中痰标本的敏感性要大于咽拭子,但由于比咽拭子多了一道“匀化”流程,检测时间也会相应延长。标记、分装;核酸提取;荧光定量PCR体系配置;上机检测;数据报告分析……一份完整的标本检测需要经过这5道程序。其中前3个都需要人工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且由于实验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筋疲力尽。为减少人工误差和感染风险,实验室不久前引进了核酸自动提取仪,将核酸提取环节由原本的10个步骤减少到5步。
“前几天发热和疑似患者多的时候,一天要检测近20个标本,只能晚上再加测一批,好几次最后一批结果到凌晨1点才出来。”实验室副主任曹红云告诉记者,但即便如此,为早一分钟确诊,让疑似病人早一分钟接受临床治疗和隔离,同时让去过外地或有湖北人员接触史的患者心中早一分钟落定,从春节至今,实验室4名工作人员铆足了劲战斗在各自岗位上,坚持当天的标本当天出具结果。
“目前实验室具备19种呼吸临床病毒的核酸检测能力,战疫打响以来,医院安排一台CT专用于检查发热患者,新购置了肺炎人工智能AI系统,通过CT+AI的方式加速辨别感染者,进一步提升了疫情监测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这些都是微生物实验室全力参战的有力保障。”曹红云介绍道。
让她感觉欣慰的是,近来随着疫情防控力度的持续强化,发热和待排查病人逐渐减少。“我们对每一个标本,在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时都加测了甲流和乙流,已经连续3天没有发现流感阳性病人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2月15日,天降大雪,临淄区敬仲镇李家东村村民们在第一书记郑学文和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迅速展开行动,挥舞着铁...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