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岳虹妃
王丽萍、苗馨友是周村区驰援武汉的两名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两人于2月5日晚随淄博市第四批赴湖北医疗队出发赴鄂。近日,两人从武汉发回了在一线写的第一篇战“疫”日记,记者从中获知了两人在疫情防控最前线非同寻常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2月10日晚9点多,王丽萍、苗馨友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经过七天的严格培训考核,她们被分配到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今天是她们第一天值班。经过近6个小时工作后,她们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舱内工作任务。
王丽萍和苗馨友的工作时间是下午2点到晚上8点,她们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从酒店出发,到了医院以后,换上厚重的防护服,互相在衣服上写好自己的名字,为进舱做好安全准备。
“进舱以后,里面情形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同时住院,心里也更痛恨这该死的病毒。”日记中这样写道。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环境,王丽萍和苗馨友二人迅速适应工作节奏,有条不紊地完成为分管的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发放口服药等工作。
患者的心理疏导其实也很重要。进入方舱医院后,有些病人会很焦虑,长期处于激动和忐忑的状态,这些情绪不利于他们病情的恢复,需要医护人员去积极处理。日记中说:“每当能解释清楚患者的问题,安抚好他们的情绪,我们都觉得很欣慰。”
方舱内的医护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处于一个缺氧状态,时间久了明显会有憋喘和头晕的症状。从下午2点正式接班进舱,晚上8点出舱,等她们脱下防护服整理完毕就已经是晚上9点30分了。“工作时间是比较长的,穿上防护服到工作结束,我们无法吃饭、喝水、上厕所,纸尿裤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战友’。”她们在日记里打趣地写道。
看到防护服上写着“山东周村”,确定二人是从山东来的“外援”后,躺在病床上的一位武汉阿姨表示出了万分的谢意跟心疼,并提出想给她们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就这样,正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忙碌的王丽萍和苗馨友留下了一张难得的“工作照”。
“抬头看着武汉美丽的天空,许下2020年第一个愿望,那就是等疫情过去,我们要去武汉大学,看一看心中的樱花。相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它一定开的比往年更加绚烂!”带着期许,两位“逆行者”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常旭通讯员伦华美报道本报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积极联防联控,公众防控意识显...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