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化社区腰鼓队正在排演节目。(资料片)□ 本报记者 刘 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张 伟
打造党建品牌赢得居民认可
12月2日一大早,临淄区辛店街道辛化社区文体中心里传来了婉转悠扬的歌声。望着来社区办事和参加文体活动的居民,社区党总支书记于杰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现在,有事找社区已经成为居民的习惯,这份信任比真金白银都来得实在。”
2019年,按照区、街道最新的区域划分,辛化社区辖昌平园小区、部分二化生活区和机械厂生活区东区、杨家等6个生活区,共8000多居民。其中,杨家属于“村改居”社区,昌平园为纯城市小区,二化生活区和机械厂生活区是齐鲁石化公司小区。
“多元化”的居民构成给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居民构成复杂,如果融合这篇文章做不好,整个社区就会死气沉沉。要做好社区融合这篇大文章还得先从党建入手。”于杰说。
辛化社区很快便决定打造“新速度,心服务”党建品牌,实施党建工作“红黄牌”制度,对连续两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党支部或党员亮“黄牌”,年内有三次排名后两位的党支部或党员亮“红牌”,明确结果导向,反向传导压力,层层激发动力。在一系列党建创新举措的作用下,社区党员在各种活动中都发挥了模范作用,赢得居民认可。
“他们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怕脏,不怕累,排除一切困难,就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安全、良好的居住环境。”辛化社区居民马君告诉记者。
马君居住的二化生活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生活区楼道里杂物堆积如山,严重影响居民出行,造成巨大消防隐患。于杰带领社区党员联合社区“双报到”单位、物业公司,利用休息日开展楼道杂物清理工作,前后持续一个月,终于将几十年的顽疾彻底清除。
“清除的不仅仅是楼道垃圾和安全隐患,更擦亮了党员身份,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于杰说,结合全市正在进行的“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工作,还对社区内的小广告、绿化带的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还居民一个整洁的居住环境。
强硬件 引项目
“方便得很,在这里办业务就是觉得舒心。”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杨家生活区居民相秀萍高兴地说。
新落成的辛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超过1100平方米,有各种功能活动室9个,还建有高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有太空舱等休息床位10个,按摩椅3台,棋牌桌4张,投影仪和电视机各一台,免费图书1200册。
“这里针脚可以更密一些,再就是颜色的选择上可以更加多样。”11月25日一大早,临淄区爱馨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苑美凤就已经开始给居民讲授帽子的织法。
“这是我自己织的第一顶帽子,我打算多织几个,送给社区的困难孤寡老人。”机械厂小区的居民李玉娟兴奋地告诉记者。
通过街道组织的公益创投,2019年,辛化社区共引进“帽”美如花、智慧阅读2个公益项目。“每个项目都可以凝聚一批居民,通过引进公益项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给社区干部‘松绑’,又增强了居民的公益意识。”社区工作人员王晓红说。
以文化人 打造融合新引擎
欢快的腰鼓敲起来,自信的脸庞扬起来。9月21日,在辛店街道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锣鼓大赛中,辛化社区腰鼓队一亮相就迎来阵阵掌声,铿锵有力的腰鼓敲出了社区融合的“新引擎”。
社区管辖区域重新划分后,不同生活区的居民沟通交流不够,社区文体活动偏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匮乏。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社区就没有活力,我们基层党组织也会失去凝聚力。必须迅速建立一批文艺队伍,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于杰说。
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摸排,于杰发现社区里的文艺积极分子并不少。不少人乐意参与文体活动,但却缺乏组织。针对这种情况,辛化社区建立社区文化人才库,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在社区的帮助下,二化生活区的董其萍开始免费教授居民腰鼓的技法,“不少居民很感兴趣,通过社区搭建的这个平台,我可以和更多的居民一起感受腰鼓的魅力。”
随着学习腰鼓的居民越来越多,今年7月,辛化社区腰鼓队成立,队员迅速发展到30多人。很多原先不认识的居民,通过腰鼓成了朋友。“还是来社区参加活动好,锻炼了身体,还认识很多朋友。”
于杰说:“一个有活力的社区必定有一只有活力的党员队伍。下一步,辛化社区将继续抓好党建工作,不断丰富社区活动内容,以扎实的工作促进社区有效融合。”
新闻推荐
淄博市自然资源局出台《支持企业发展9条措施指导意见》 企业用地可享多项新优惠
□记者马景阳刘磊报道本报淄博讯“项目优化产业布局、轻烃改质等4套装置已建成,MCP联产等4套装置也正在顺利进行建设...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