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玉兔”,在周村人们最先想到的不是神话传说、不是故事形象、也不是月球车,而是当地的玉兔食品有限公司。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手工作坊,数年之间就发展为家喻户晓的地区名片,深挖根源,除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样的显性答案外,还有背后深层的隐形动力——人才。
近年来,玉兔公司先后引进了海外专家、长江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智库型人才,初步打造起高端人才技术研发团队,先后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18项,拥有专利17项,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卯足了后劲。2018年5月,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公布了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玉兔品牌价值达2.29亿元,位列全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第一位。
用人才聚力、让人才发力,这是玉兔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成为周村人才强区战略的生动展示。周村区委、区政府重点围绕高端产业人才引领、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基础性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汇智聚力”、人才“沃土厚植”等五大工程,着力构建政策引才、产业聚才、平台育才、服务留才的人才发展体系,为老工业区转型振兴、走到前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以华安、玉兔、大染坊等一批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周村区启动了人才工作示范点培育计划,加快培育新材料、丝绸纺织、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军人才。通过举行2017、2018“院士专家周村行”“走进中科院”等24个重点招才引智推介活动,新引进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20人,达成合作协议87个。与此同时,周村区还成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驻京招商引智工作站,建立了“金周伯乐奖”,激发人才中介积极性,补足市场化引才短板。
校地校企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周村区委、区政府将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纳入全区人才政策体系,实施“一企一校一团队”计划,同时深化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四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战略合作,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和平台建设,全力推进与济南大学全方位战略合作。2018年以来,全区已新增国家和省市级平台载体42家。
重视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其实是弥补区域发展的人才短板,为区域经济发展托底。启动“周村英才计划”和全区企业家新三年培训计划,实施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计划,深入推进企业后备人才“青蓝工程”和紧缺人才入企配套奖励计划,举行“金润德杯”“周村烧饼杯”等职业技能大赛……一系列举措的推动实施,让全区基础性人才储备更加充足,基础性人才的中坚力量也更加突出。
乡村振兴更多地要靠“土专家”和“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和乡村本土人才。围绕乡村振兴“汇智聚力”工程,周村区又先后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和“乡土文化人才品牌计划”,并为127个村(居)量身制定“一村一方案”,打造“一村一品”,支持农业骨干企业申报重点人才工程。截至目前,全区入选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齐鲁乡村之星”5人、“齐鲁文化之星”3人、“淄博乡村之星”5人、“淄博文化英才”2人。
人才要引得进,还得留得住、用得好。为此,周村区大力实施人才“沃土厚植”工程,在用好用活“淄博人才新政23条”的基础上,出台了“周村人才新政12条”,深化人才领域“一次办好”改革,广泛发放《周村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指南》,确定服务场所和服务专员,完善从金融扶持、住房保障到健康医疗、子女就学等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机制,真正在厚植人才沃土的基础上广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让各类人才活动竞相迸发,让人才要素的活力充分释放。
新闻推荐
12月20日,适逢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之际,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德国难以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二十年前那一幕...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