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魏伟
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拿起手机解决一切:要交水电费了,APP上轻轻一点,指纹支付不费吹灰之力;明天要去医院,先在线上预约挂号吧,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要出门了,先看看公交还有几分钟到,掐点上公交也不是没有可能……不知不觉中,生活已经被各种智能应用所改变。
置身在我们的城市中,闯红灯的行人,在刚刚走过路口的一瞬间,清晰的人脸出现在曝光台上;站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大厅内,周村区角角落落正发生着什么事情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我们二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事,现在已经俯拾皆是。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政府有形之手、多部门共建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一同创建的城市管理“密码”。数字化城管项目依托“智慧周村”平台进行建设,共享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机房与服务器,先后接入公安、物业、市场等各类视频监控2100余处,基本涵盖了城区各个公共区域,基本达到了指挥中心统一监管、统一调度。
把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一条背街小巷,摸清城市“家底”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们在每个清晨和夜晚默默地测量着我们的城市“温度”。平台投入试运行后,以系统信息平台为依托,按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要求,加大市容巡查力度,明确网格化管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从前井盖缺失、乱堆垃圾、公共设施破损、下水道堵塞等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处置等一系列流程的完成需要几天的时间,而现在,从投诉举报到任务派遣仅需几分钟,再到问题彻底解决仅需几小时,这是周村区建设智慧城市发展跑出的“新速度”。
让城市管理实现无缝衔接,“一张网”的模式至关重要。周村区数字城管平台包括监督中心受理、案件受理无线采集等9大标准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全民城管6个拓展系统。在此基础上,周村区又自主研制开发了“五长制”管理平台,开展“互联网+城市管理”新模式,更加体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实现了“智慧周村‘一张网’指挥系统”。平台完成了对环卫、市政、园林、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整合,并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实行了联合执法,初步建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大城管格局。同时,得益于周村区“大城管”体制机制优势,整合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管护、综合行政执法等城市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纽带,增强各职能部门、街道、企业的联动性,使分散的城市管理力量形成合力。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一些大城市相比,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搭建城区智慧停车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对城区刚需道路中的路内泊位、公共停车场泊位进行智能停车改造,优化配置城区停车资源,缓解现存的城区‘停车难’问题。”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胡学基谈到。
要实现城市的全方位智慧化,绝非一日之功。能够看到的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正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周村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全覆盖巡查、实时监控,智慧城市正在越来越多的细微处落地生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宓家峰报道本报讯12月15日,2019年山东省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在淄博冰纷万象滑冰场举行。本次比赛共有7...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