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周村的企业家,社会上有各种声音。赞赏者有之,轻视者有之,唯独真心实意的关爱声,不常听到。
在周村区企业家协会成立大会上,区委书记沙向东代表区委、区政府讲了“三句话”,与参会的企业家共勉。
三句话,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温暖真挚。
三句话,为企业家们解开了心结,卸下了包袱;让企业家们感到了尊重,燃起了斗志。
第一句话:“企业家是周村发展的中流砥柱,全区上下都要尊重企业家、致敬企业家、感谢企业家。”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周村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周村今天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繁荣局面,无不饱含着企业家的奋斗与汗水、创业与艰辛。我们没有理由不饮水思源,向企业家献上我们由衷的尊重和敬意。
第二句话:“企业家是周村老工业区转型振兴的希望所在,全区各级必须真情真意关爱企业家、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家。”沙向东书记在会上“剧透”: 周村区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周村区关心关爱企业家的若干措施》,近日即将出台实施——从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大胆为企业“站台”,到建立实行“区级领导干部担任服务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从全力打造淄博效率、淄博速度、淄博服务“周村品牌”,到营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一条条,一项项,满满的“干货”,字里行间都是对企业家的深切关爱和全力支持。
第三句话:“衷心希望周村的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大发展,争当周村转型振兴的排头兵。”既有切切关怀,更有殷殷期待。振兴大周村,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关键,担负着老工业区转型振兴的光荣使命。当越来越多的周村企业家葆有企业家精神,并拥有正确的“三观”:发展观、未来观和全球观,那么企业就会更优秀,周村就会更有活力。
区委书记的三句话,讲到了企业家的心坎里,很接地气,成为料峭初冬中一股温暖的力量,振奋人心。就让“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成为每一个周村人的价值坐标,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周村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本报评论员 胡新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年来,临淄区坚持居家照料和集中供养相结合,依托农村幸福险等养老服务设施,为贫困老年人、残疾人提供照料服务...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