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境界高远,思谋未来。果敢担当,诚信实在。坚韧勤奋,刻苦忍耐。初心常存,匠心恒盖。砥砺开拓,奋进不衰。他带领濒临倒闭的丝织印染企业一步步跨越、攀升,占据世界丝绸织造总量之首,成就了“大染坊”以丝兴邦的企业宏愿。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弋辉来企业调研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领导调研“大染坊”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生产车间陈鲁,1964年出生,淄博周村人。他在丝织行业近40年,赶上了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企业改制、创新发展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他从基层做起,以忠诚担当,用勤奋铺路,践行“以丝兴邦”的理想心愿,为丝织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中国丝绸协会终身成就奖”。
他依靠团队,依靠职工,励精图治,探索创新,经历了艰难痛苦的过程,经受了浴火重生的磨砺,一步步将濒临倒闭的丝织印染企业,引领上全国丝绸行业领军之位。“大染坊”丝绸织造总量位居世界之首,成为全国宽幅丝绸家纺面料龙头企业,是唯一一家具有自缫丝、织造、练染印、筒子染色、丝绸工艺品、家纺服饰、内外贸易完整产业链的集团公司,也是江北最大的丝绸印染生产企业。
事不随意坚定方向
陈鲁小时候有一个美好志向:上大学,学技术。
然而,现实总是爱和命运开玩笑,你越是希望得到什么,希望就越是离你远去。陈鲁16岁那年(在离高考不足半年之时),家境贫寒导致他不得不辍学。他是长子,他得挑起家庭的重担。辍学的陈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丝织一厂,成为一名挡车工。
几个月后,通过高考走进大学校门的同学向他辞行。他既为同学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悲哀。复杂的感觉直到今日忆及,仍然唏嘘不已。
丝织一厂是省属国有大型企业,能够进入这样的企业当工人,也是让很多人羡慕的。陈鲁想,上不了大学是命运使然不是能力使然,他要把自己的优秀证明给别人看。怎么证明?从工作中证明,他要做一名最好的丝绸工人!陈鲁用心用力,还真就摸索出来一套快速高效的操作技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学开始恢复招生。针对院校有限、名额有限的状况,面向成人在职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
陈鲁决定报考电大,圆自己的大学梦。丝织厂是三班倒工作制,规章制度严格。别说上班时间不允许看书看报,就算是允许,累得精疲力竭也看不下去啊!陈鲁有自己独创的工作技法,八小时工作量三小时就可以完成。挤出来的时间,他用来按照学习计划偷偷看书。陈鲁觉得自己做得很隐秘,哪里知道老厂长已经注意到他了。于是,他顺理成章地被老厂长抓了现行。老厂长拿过他的高中课本翻了翻,笑道:“别耽误干活啊!”就这一句话,让陈鲁感激不尽。
1982年底,上级分来3个电大招生名额。陈鲁的工龄短,不符合报考条件。他硬着头皮去找老厂长,终于取得报考资格。
陈鲁真是好样的,力压群雄考取第一名。不是没有人攀比陈鲁,又是老厂长一句话让他梦想成真:“既然都已经参加考试了,那就还是要按成绩来。”
1983年4月到1986年9月,陈鲁脱产三年半上电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电大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19岁的陈鲁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三十多门课程,他一次性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
陈鲁电大毕业回到厂里,被安排到管理部门。他决心好好干、拼命干,报答老厂长、报答丝织厂助他“圆梦”的美意。
诱惑种种心有定力
我国的国营企业,走过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公私合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改变。
陈鲁亲历了丝织一厂的第二、第三个发展阶段。1983年至1995年,陈鲁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以及个人,都感觉到非常痛苦。丝织一厂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人员包袱、债务包袱重,效益滑坡。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种种隐患。
厂领导对陈鲁很器重,培养他,重用他。他从丝织一厂最年轻的助理经济师、最年轻的中层副职、最年轻的中层正职一步步成长起来。
他和妻子同在一个单位,工资发不下来,只能领取厂币。然后把厂币以八折、八五折兑换成现金,才能够勉强过日子。个体户收购了厂币,用厂币买工厂的产品就便宜。有一次,一个同学搬家,邀请他去温锅。他在同学家里看了一圈,发现自己的全部家当,还不如同学的一套音响值钱。
他感觉到压力:自己的能力不算差,生活得这样落魄太丢人啦!那时候,政府各个部门都在招考干部。他参加招干考试,考取了国税局。
最终,他没有走成。为什么?因为老厂长不舍得让他走。是老厂长破例让他上电大;是丝织一厂给他开工资、出学费,送他脱产学习;是厂领导班子重点培养他,破格提拔他,让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工厂面临困境,需要他留下来共渡难关。他怎么能够说走就走啊?
34岁那年,陈鲁当上了副厂长。在企业当副厂长,当时还是有一些论资排辈的思想。论资历,论经验,按说是轮不上他。又是老厂长力排众议,把他托上新高度。老厂长想的是未来,看的是发展,把振兴丝织一厂的希望寄托到了以他为核心的一群年轻人身上。
陈鲁在种种诱惑面前,秉持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不断强化自身定力。他下定决心要和企业捆绑一体,要和员工同甘共苦,要和丝绸相濡以沫,要和命运争个高低!他深情地说:“幸好走进了丝织一厂,幸好遇上了老厂长,幸好结下了丝绸缘。选择了坚守,就是选择了无怨无悔,就是选择了命运,就是选择了人生!”
遭受威胁摆脱重压
1998年,丝织一厂走到倒闭边缘。
陈鲁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压力非常大。厂里三大生产板块128台梭机仅仅运行40台;64台剑杆织机仅仅运行19台;70台喷气织机仅仅运行7台。
省丝绸公司决定,把丝织一厂、丝绸印染厂、丝绸复制品厂、丝绸批发站重新组合,成立“山东天力丝绸有限公司”。重组以后有三家股东,都是国有企业。换汤不换药,企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人多了。员工3670人,1000人在企业。剩下的人在哪里?不知道!互相不熟悉,八个月发不出工资。
这种乱局,你说还能够干成什么事儿?乱局之下,投资出现重大失误:一个生产部门投资1700万元,引进全新设备,聘请南方一家公司参与经营。十个月的时间,亏损600多万。一个服装厂50万股本,运营了三年半,亏损18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天力”净资产基本上为零,债务负担巨大。
2004年1月,省集团公司对“天力”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任命陈鲁为总经理。人家升官是好事儿,陈鲁升官却像是踩地雷。同事对他说:“陈总,你胆子够大!”
陈鲁知道这个总经理不好当。但是,他总不能够眼睁睁看着企业垮掉,看着离退休、在职员工们穷疯吧?他原先只是企业副总,对企业资产总况并不了解。接手以后,他第一次听取财务部门汇报工作。他是学企业管理的,对财务业务比较熟悉。听着听着,他头上直冒虚汗。万万没有想到,公司已经到了崩溃点。
他深耕丝绸行业20多年,是不折不扣的内行。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抓住淄博丝绸行业传统优势,杀开血路,突出重围。
陈鲁一边抓生产,一边抓改制。用三年半的时间合理安置了3600名员工,与债权人斗智斗勇保护员工利益。
最困难时期,陈鲁一天开几场会议。面对面和员工讲政策,为员工排忧解疑。3600多名员工,他一一面对。他把企业从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到2004年积累的所有问题彻底解决。
陈鲁接下总经理之位的同时,也接下来几百万等待报销的员工医药费。他刚刚坐进总经理办公室,一位员工就找上门哭诉父亲已经癌症晚期,交不上500元钱医院就要给断氧。为了给父亲治病,老家的房子卖掉了,能借的钱也都借遍了。陈鲁知道财务处也没有钱,立刻自掏腰包垫上500元。这件事情深深刺激了他——这种情况不改变,他还当什么企业带头人!
陈鲁和他的团队都是丝绸业行家里手,全部拼了命抓产品质量、拓产品销路,企业终于扭亏为盈,走上振兴之路。国企债务问题解决了,银行债务和非金融机构债务又找上门来。特别是欠民营企业和个人的钱,累计8000万元。
一些债权人要账,用上了极端手段。比如,4个年轻人闯进陈鲁的办公室,三个人掏出三把枪。一把顶在陈鲁的脑袋上,两把顶在陈鲁的两个膝盖上。剩下的那一个人持枪横眉怒目地告诉陈鲁,是谁派他们来的,来收多少欠款。再比如,电话铃响起:“陈总,我知道你家住在哪里,知道你女儿在哪里上学……”
同事要报警,陈鲁制止了。他说:“这就是恐吓,还钱以后就没事了。”陈鲁理解债权人的急迫心情,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赶紧把钱还给人家是正经。
面对竞争脱颖而出
企业历经三年半的艰难历程,企业解决了3650人的生存出路,让1600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摆脱了7亿元的内外债务。改制期间,企业没有给政府增添麻烦,没有发生一起员工集体越级上访事件。陈鲁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奇迹!
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播出描写周村丝绸发展史的电视剧《大染坊》。剧情是对“天力公司”前身原丝织一厂、丝绸印染厂等周村丝绸骨干企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主人公陈寿亭的家国情怀,激发了陈鲁新一代丝绸人的豪情,坚定了他们让周村丝绸走向海内外的志向,焕发了新时代丝绸人传承丝绸、发展丝绸、振兴丝绸的精神动力。他们在电视剧播出第二天,就注册了“大染坊”。2007年7月,淄博大染坊丝绸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作。“大染坊”在改革改制中,脱胎换骨,浴火重生,掀开了发展新篇章。
“大染坊”成立伊始,陈鲁就高瞻远瞩,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大染坊是一条大船,但这条船不是我陈鲁个人的。总经理是船长,公司高层是大副、二副,所有股东就是水手。船就是我们的家,船上有我们的货,必须关注潮起潮落,必须关注航向目标,必须生死与共同舟共济。”
在股权分配上,陈鲁排除众议,决不控股。他是公司总经理,股权只占5%,公司副职占4%,中层正职2.5%,中层副职1.5%,其他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占0.3%到0.5%。
陈鲁时时警醒:中国丝绸解放初期占到世界产量的95%,现在仍然保持在75%左右。1995年以前,丝绸为国家创汇排在各行业之首,是共和国发展的“功勋产业”。坚持品牌化,向客户端靠拢,是发展方向。
“大染坊”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依法管理,依法约束,依法监督,依法经营,依法进退,依法考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大染坊”以发展为主线,稳中求进。他们坚持迈小步,勤迈步,不断进步,先后投资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落后产能淘汰率达到90%以上。摆脱“以廉争利”的粗放式生产模式,产品向终端化、精细化、系列化、品牌化、时尚化发展。
“大染坊”建立完善“全面统筹、系统规划、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成果共享”自主创新研发机制。拨出专项资金奖励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及合理化建议。加快产学研步伐,与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知名家纺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2015年,在中国四季丝绸面料创新设计大奖赛10个奖项中,“大染坊”的《蜿蜒》获得银奖,另外3个新产品获得创新奖。《云雾飘》《双弹棉莫代尔斜纹面料》获得中国流行面料优秀产品奖,铜氨/粘胶/醋酸提花面料荣获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二等奖。在“祥业杯”珊瑚绒家纺面料创意设计大赛上,《随心所欲》获得金奖。
“大染坊”坚持“淘汰落后、更新装备、提高效能、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内涵发展”原则。优化产业链条,引进世界先进的剑杆织机设备,奠定了打造全国唯一具有完整产业链、产能位居国内首位丝绸企业的坚实基础。
“大染坊”准确把握丝绸文化创意产品动态和走势,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在传统丝绸文化中融入时尚、科技元素,自主研发的《四代伟人像》《丝绸版(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七一特刊》获得全国丝绸文化创意金奖。
“大染坊”倡导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建立“关怀、公平、忠诚、责任”企业价值观。坚持“让更多的人或更大的团体因大染坊的存在而受益”企业目标。在民营体制下探索党的建设、工会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陈鲁提出“三个不要忘记”:一是不要忘记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企业所做的一切,不能背离党的路线方针;二是不要忘记企业是从“国有”改制而来,企业能够走到今天,是历代干部和数万职工百年奋斗的延续;三是不要忘记党员的身份,企业所有党员,在承担发展重任的同时,必须承担政治和社会责任。企业党员队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各级岗位的带头人。新闻媒体刊载了《140名党员撑起“大染坊”脊梁》的事迹经验。
如今,“大染坊”拥有2000多人的纺织团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丝绸织造、印染设备,拥有最强大丝绸制造产能。年产丝绸面料1500万米,宽幅提花真丝家纺面料50万米,练白真丝绸2000万米。染色丝织物3300万米,印花面料600万米,色丝800吨,各类丝绸服装、家纺制品2000万件套对。
“大染坊”,以诺为宝!“大染坊”,以丝兴邦!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8日,2019“齐赏好景”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市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2019“齐赏好景”摄影大赛自9月30日开...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