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淄博 今日桓台 今日高青 今日沂源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今日淄博 > 正文

王颜山:淄博文化扛鼎人

来源:淄博日报 2019-10-14 01:40   https://www.yybnet.net/

王颜山硬笔手写完成自己的新书稿王颜山纵论齐文化书法大家王颜山王颜山:

王颜山,学识博洽,底蕴丰厚。视野开阔,研习精深。治学严谨,谦诚务实。著书立说,成就斐然。他是淄博传统文化的领军者。

王颜山,1941年出生,淄博博山人。年近八秩,鹤发童颜,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自1958年春以来,他先后供职于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市工人文化宫等文化专业部门,曾任淄博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淄博市委主委,2013年退休。

他始终与诗、书为伴。在办公室的书橱中和地面上,摆满他呕心沥血研究创作的累累成果。他的办公桌上罗列着手书文稿,老书旧典,室清案雅,心静气闲。

他是一位大度、旷达的学者型文人,气宇轩昂,风度不凡。见惯了云卷云舒,经历了潮涨潮落,对人间百态通透达观,对身外名利淡漠坦然。他自谦道:“一听别人称呼我‘书法家’,称呼我‘著名书法家’,我就头大!我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工作者,一个老抄书匠,一个小地方文化人。”

翰墨清芳

王颜山研习书法艺术数十载,终日与古书、碑帖神交目接,功力造诣达到人书神交的境界。但是,这仅仅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亮点。他更擅长、更投入、更专注的领地,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这是他孜孜以求的恢弘事业。这些亮点、追求和探索纵横交织、叠加缠绕,使他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地独领风骚。

早在1978年,王颜山就开始参与组建市、区书法组织,开展书法艺术交流与研创。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随着解放思想的潮流波涌而来,人们思想观念逐渐开放,社会追求日趋多元,渴求知识,渴求文化,求知欲望不可遏制。

然而,成长的心灵需要种子,荒芜的心田需要滋养。他凭借着在图书馆整理古籍工作的丰厚积蓄,凭借着在博物馆陈展文物工作的得天独厚的机会,一方面下大功夫研习书法,在书法实践中独立特行;另一方面积极倡导书法理论学习,重视培养、推介书法人才。与此同时,他还身体力行,诲人不倦,长期坚持书法教学工作。

日积月累的教学感悟,六十余载的写字心解,使他的书法艺术心手双畅。他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1984年至2000年,担任淄博市书法协会主席;1994年至2004年,担任山东省书法协会副主席。他现任山东省书法协会顾问,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淄博书画院艺术顾问。

“同慨者不乏其人,知我者文友非寡。”他的书法作品,擅长隶书,兼为楷行。既深谙书法道行,亦精于书法妙造。他多次应邀参加市级、省级、全国和国外举办的书法作品展览。他的书法作品刊载于《书法》、《中国书法》等专业刊物,在国内外专业报刊发表十余万字的书画评介文稿。

他发轫于秉笔缮书,执念于诗词歌赋,古典诗词文章,成为他人到中年的赏阅首选。他自嘲道:“身为书人,心系文苑。徘徊两端,终无大成。散漫自适,多有荒疏。”其实,他读写既久,研求日进,书文互通,气韵相融。他已经成功地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与膜拜,转化为自身高屋建瓴的思维和见地。他是山东诗词协会名誉理事,擅长诗词歌赋创作。立意新颖,情思独特。1962年,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名联。不难看出,这是着眼于蒲松龄作品显著特点所做的文学性概论。王颜山在欣赏郭老这幅名联的同时,竟然能够不受局限另辟蹊径。他对蒲松龄人生际遇背景深入体察,写下“一世无言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的诗句,深刻揭示蒲松龄所处时代的无奈和自身性格的必然。他从深层次分析了蒲松龄由屡试不第转而成为文学巨匠的历史原因,以及对世界文学的独有贡献。应该说,郭氏题写的是作品风格,王氏感悟的是社会人生。

着眼点不同,意境必然相异。观赏品味题联和诗作,既能够让人们记住百世仰止的大家,也能够让人们记住本土翘楚的名士。可以说,这是淄博人文史中生就的一个熠熠闪烁的看点,当然这完全仰仗于王颜山的耿直率真和学识体悟。

天籁回响

淄博,是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繁荣昌盛所在。作为古齐国数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淄博的历史风物遗存十分丰富。特别是在元末明初,随着戏曲唱本的广泛流行,淄博籍作曲家、戏曲评论家贾仲明名扬天下。

王颜山痴迷于历史传统文化的研究,在艺海拾贝中慧眼志心专注于古齐韶乐。

据古典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驻足齐地,欣赏到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由衷慨叹“尽善矣、尽美矣”!遥想美好的古齐韶乐,该有怎样美妙的艺术境界啊!

风吹雨打两千余年,白驹过隙世事变幻。即便是韶乐大典能够帛记竹刻,口传手授,也早已不知所踪。在淄博临淄齐国故里,“孔子闻韶”的地点已经被确认无疑。美妙的韶乐却“一渺黄鹤《广陵散》”,不知所踪。何时何地,才能够让千古韶乐再现人间?何时何地,才能够让晚生后辈重聆天籁?

幸好,淄博还有王颜山!在他竭尽所能的推动和组织下,淄博历史文化学术界与国内专家密切合作,对齐文化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剥茧抽丝,融会贯通,促成了《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古琴谱的推出。经过深入发掘校勘,悉心编配成型,邀请全国20位古典音乐、文学、历史、考古等专家学者,前来淄博共同对古齐韶乐进行考证确认,研讨整编,最终结集出版了《韶乐》一书。

在专家学者的参与指导下,古齐韶乐整理研究先行者们在文学脚本、音乐改编、乐舞设计等方面,审慎定夺,数易其稿。依据原始资料,借鉴理论参照,形成了以古齐雅乐为主体,兼容古齐歌舞的古齐韶乐舞,形成权威性古齐文化研究成果。

发掘整理和创作民乐曲,毕玉奇先生绝对是一位当世奇才。只是由于民间乐曲未被重视,毕先生拘处一隅,不得发扬,几近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王颜山仗义援手,全力相助,无条件满足毕先生的调研需要。两位有心人士共同研习民乐,成为一生知音。

编写民乐曲集,套曲难度最大。套曲是独特的戏曲艺术,有别于单一的文学形式。编写套曲,难就难在若干乐曲必须成套组合。既要清晰辨识,又要杂糅相融。俗中寓雅,唱念上口,曲文互彰,相合相谐,浑然一体。难点多,难度大。即便是科班出身,院校专业,也很难驾驭掌控。这既需要真正懂得词曲,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人生积蕴;既有市井之腔,又见文士读唾,才能够写得出来。

王颜山义不容辞,挺身涉难。他虽然对编写乐曲并不在行,但毕先生谱出的那些音乐曲调他却耳熟能详。他了解器乐曲与声乐曲有机的搭配组合,根据套数的同一宫调或同一笛式的若干曲牌相连成套,有起有讫,借宫犯调,南北合律,散音连缀,遵循节拍,形成散——慢——中——快——散渐层发展结构模式。而且经过多年以来对于中华词曲的阅读体会,他深切知道所谓“词庄、词媚、曲滑”的古来定论,用心区别词与曲的写作套路。王颜山以对乡山人文的谙熟和挚爱,对毕玉奇创成的《乡籁》曲集内容与乐曲的解悟,挥笔成文,愉快地拟成《中吕?粉蝶》套曲,作为《乡籁》曲集的韵文并序。

毕先生和他的文友对王颜山伸出大拇指:“神来之笔!”

瑰宝再世

王颜山是书法大家,对文房四宝如朋如友。有一件事憋在心里,令他寝食难安。

在中国“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人们公认的是:湖笔,徽墨,宣纸。这些经过历史检验论证的东西,谁也无法撼动其崇高地位。唯独砚台,说法甚多。

四大名砚,有的人认为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有的人认为是端砚、歙砚、淄砚、苴却砚。不管怎么说,淄砚位列四大名砚的评定自古有之。淄砚既然被称为四大名砚之一,必定有其独特魅力。据考证,淄砚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所用材料,产自淄博淄川。淄砚材质细腻,发墨极好。以淄石制砚,早在北宋年间就盛行不衰。据明代余怀《砚林》载:“宋熙宁中尚淄石砚,神宗亲择共尤佳者赐司马温公。”淄石在北宋时期就留下“韫玉”“金星”“青金”“墨玉”等美名。古籍有注:淄地多山,石可制砚者很多。

《淄州志》中有记载,历代诸多名家权威的《砚石录著》中有记载。即使在中国历史文物精华荟萃之地——故宫博物院中,也有收藏。《中国砚台全书》充分论证淄砚产于山东淄博,因古称淄州而得名。起始于唐朝、盛行于宋代的淄砚,被苏东坡称为“淄石砚”,被米芾称为“淄州砚”。古人评砚,有“端石尚紫,淄石尚黑”之说。因为淄砚金星遍体,故而又有“金星砚”之称。《砚录》中评述:“淄石可与端、歙相上下”。可见淄砚的历史地位,不逊任何名砚。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此后二百年间,淄砚一度星光黯淡。明清以后,经济复苏,淄砚再次为世人所重视。清朝乾隆年间,盛百二出任淄川县令。盛百二深爱淄砚,对淄砚的历史脉络、开发现状和真实石质进行深入探究。编撰《淄砚录》,引用宋人邵康节的《金雀砚诗》:“铜或常有,未尝见金雀,金雀出何所?必出白云岳……”后经实地考察,淄川所产砚石每不如从前。石体出现的并非金星而为金色雀斑,故而淄石又有“金雀石”之称。

时至今日,淄砚——这块天地物化的宝贝,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王颜山触及现状,忧心如焚。他是饱读诗书、胸有丘壑之人,深知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具备超强吸引力、深厚信誉度的历史文化载体,方可担负使命,唤醒责任,受可社会,一脉传承。淄砚要想声名鹊起,必须有序推进。

即便是天赐的宝贝,自己不认可,别人又怎么会认可?自己不珍惜,别人又怎么会珍惜?淄砚是人间至宝,他不能够让这个宝贝受委屈,更不能够让这个宝贝被世人弃如敝履。

十几年以来,对淄砚的研究与振复,进入新的时期,多位有志者对淄砚的矿源寻探,开发采集,琢制研磨,对外推介等多方面已经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2018年12月,由淄川区政府和西泠印社主导的首届淄砚铭展,使淄砚振复光天,进入新的时代。作为文化学者,几年来,王颜山先生接受邀请,热情参与淄砚的开发与宣传,无愧文化顾问之名。

第一步探源摸底。经过资料汇总、实地考察,他了解到以淄砚地质年代论,属于古生代寒武系地层。一个品类产地在淄川罗村洞子沟,其原型是历代文人所记述的淄砚。石材呈黑色,为粉沙质泥岩。所含矿物成分为显微晶质状方解石,是褐灰色半透明状泥质物,次棱角状以石英为主的粉沙级矿物。含黄铁矿物质,有金星闪烁,映日有辉。石料坚润,为制砚上品之材。另一个品类产地在淄河源头禹王山至倒流河水系,也是几百年以来当地人士开发的彩色淄石,有水坑和山坑之分。所含矿物成分大同小异,属泥质灰岩。这两个品类的淄石都是制作淄砚的上好石材,储量丰厚,开发前景可观。

第二步定位文化。淄砚历史悠久,文化属性浓厚。王颜山进一步从文化古籍和历代名家的评价中,发掘其文化蕴涵,理清其文化脉络,认知其文化积淀,强化其文化传承,确立其文化品位,保护其文化遗产。这是连贯接续的系列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查阅资料、判定正误的思考与认定。从一开始便提出“文人砚”的开发理念,并且用心创作砚铭文字,与文朋诗友共赏共勉。

第三步市场评估。王颜山知道市场开发属于商业运营,有一些原则分寸必须准确把握。要稳步推进淄砚产品设计,加工制作,有序生产,良性运营,切忌急功近利,以次充好。他认为,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产品信誉,搞好传承发展,是淄砚走向海内外的前提。

王颜山是文人,参与淄砚研探开发,当代淄砚“文人砚”的理念与方向,恰若应对着淄博市包括王颜山先生在内的文人群体的见地与风度!

痴迷近狂

王颜山的执着坚守,近乎痴迷欲狂的程度,令人景仰信服。

在碎片式快餐文化以迅猛之势扑面而来的大环境下,王颜山独立特行愈发显得可贵。他非常享受那种左手举一卷竖版繁体古籍文献,右手持一支老字号“英雄牌”钢笔,边阅览、边诵读、边随笔记下名言名句或者即兴抒发感悟的时光。

在他的案边、床头,永远摆放的三四册古籍经典。闲暇之时或者睡眠之前,他总要捧阅、读诵几页。有一些欣赏的段落或者篇章,他还要强化式背诵记忆。当他第二天复忆之时,发现那些章节、段落背诵不下来,就不依不饶地再来上一遍。学到深处艺自精!正是因为长期探索,自成蹊径,他竟然达到了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过目成篇的高度。

大家就是大家,总有异于常人的生活方式,总有超于常人学习绝招。当别人休闲享受的时候,当别人品茗饮酒的时候,当别人寻觅捷径的时候,当别人取巧谋利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古籍典故中乐此不疲。他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汲取学之无涯、取之无尽的珍稀养分。这样的生活,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太枯燥、太乏味、太古板、太无趣,但他却觉得很难得、很珍贵、很从容、很享受。基于几十年的细心阅读,抄录甚至背诵,使他能熟练地使用文言与半文半白的语言形式写作文章,情景交融地进行古典诗词曲赋的文学写作。他已经出版的《襟岫山馆辑稿》、《厨边杂谈》,接近抄毕出稿的《抟沙集》诗词文章集,收录了他多年的文艺理论、书刊序跋、诗词曲赋、铭文联语等一千多篇长短文字,也让人们领略了王颜山作为诗词文章大家的成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便是普通与不凡的差别,这便是学生与学者的不同,这便是门徒与大家迥异,这便是智者与庸人的界限。在电脑应用已经统治世界的今天,他依然是用方格稿纸,自来水钢笔,传统墨水,把文稿一笔一划书写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

鼎,作为礼器之首,在古代是权柄和尊位的象征。“扛鼎”,意喻“分量重,地位高,有才能,担大任”。王颜山,就是淄博历史传统文化的扛鼎人!

新闻推荐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到市直单位和区县基层单位专题调研时强调 按照市委“五个更大担当”新要求推动人大专项工作评议走深做实

本报讯10月9日至1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尚龙江,副主任刘曙光、许建国、王法亮、王树槐、翟乃翠分别带领专项工作评议调...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王颜山:淄博文化扛鼎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